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探访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问计脑科学,助力AI破解难题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亚宁     作者:马亚宁     编辑:钱文婷     2022-02-10 08:57 | |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如何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不再被“卡脖子”?虎年新春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时常会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在他看来,类脑计算被认为是打开通用人工智能的钥匙,也被认为是下一代的人工智能,“脑科学的基础研究产生的新想法、新发现可以帮助更好地设计人工智能算法。”

     人脑拥有近1000亿个神经元和100万亿个连接,是科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也是医学上最大的挑战之一。为此,脑科学研究成为各国科技发展必争的前沿高地。我国也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9月,酝酿6年多的“中国脑计划”正式启动。“基础研究的终极目标,除了对自然界外在宇宙的研究,还有对人类内在宇宙,也就是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蒲慕明院士说。

  作为上海首个新型研发机构,也是“中国脑”计划重要倡导者和参与者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经过3年多的摸索,脑中心正逐步成为上海各个科研单位“脑科学研究”和“类脑研究”的协调单位,开研讨会、组织团队,推动平台建设,建设共享平台。上海“脑中心”承担着推进脑科学领域创新布局、集聚优势科研力量、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使命,围绕着研究脑认知的神经原理,以及研发脑部重大疾病诊治新手段和脑机智能新技术,铺展脑科学研究的“一体两翼”。

  据了解,上海“脑中心”已搭建起脑智发育平台、宏介观脑图谱绘制平台、基因点击平台和脑机接口平台,前两个主要从宏观和介观层面研究脑、理解脑,后两个则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新一年里,脑中心还准备大力推动脑科学的数据协调,推动数据的合作共享、统一化、标准化,将数据的使用和影响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的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应用层面上世界领先。但是最原始的算法创新,主要使用的都是在国外开源的算法做增量式的改进。“我们要面向未来,对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的算法,尤其是类脑器件等加大研究,而这些恰恰是脑科学可以提供的。”蒲慕明院士说。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