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冬奥·场外音丨中国制造助推冬奥佳绩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雷     作者:金雷     编辑:沈毓烨     2022-02-12 11:01 |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京冬奥会渐入佳境,不少运动员在获得成功后,都提到场馆硬件的加持。

女子速滑3000米决赛,荷兰选手斯豪滕打破尘封20年的奥运会纪录,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也诞生第一个奥运纪录。斯豪滕外,还有两名选手的成绩也打开4分钟大关,创造该项目近十年来难得一见的好成绩。成功源自运动员的不懈努力,也依靠脚下“最快的冰”助推。

图说:斯豪滕打破尘封20年的奥运会纪录 新华社图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透露,速滑馆里有一面纪录墙,比赛期间他期待墙上的纪录改写。这种期待并非空想,而是依赖科技的加持。果然,昨天的速滑男子10000米决赛,瑞典选手范德普尔不仅赢得金牌,还打破世界纪录。

高山滑雪项目,美国选手赫特承认,延庆的“雪飞燕”赛道,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来之前,她听说这个季节赛区不常下雪,有些担心,但来后通过训练和比赛,完全颠覆了原来的判断——尽管赛道采用人造雪,但雪的质量非常好,多名队友训练后雪面上都没有凹痕。

图说:“雪飞燕”赛道 新华社图

事实上,在整个造雪期,“雪飞燕”投入170台最先进的自动造雪设备,造雪量达到120万立方米,完成冰状雪赛道的制作。这种雪能减少雪板与雪道之间的摩擦,在运动员高速转弯时保证雪道平整光滑,无论选手是第几个出场,都能在完美状态的雪道上完成比赛。

图说:中国选手倪悦名在比赛中 新华社图

北京冬奥场馆助推运动员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科研和制造能力的进步。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都围绕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原则运用施展,从赛区选址到赛场设计,从整体规划到细节安排,将中国特色、中国智慧融入国际标准,打造纯粹的运动环境,提供最棒的竞赛体验。

奥运赛场的竞争,更高更快更强的突破,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比赛场馆、训练设施、康复和医疗团队的质量,代表了这届大赛能达到什么样的竞技水准。从这个角度讲,北京冬奥会将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也树立一根新的标杆。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喜讯从冬奥场馆传来。(金雷)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