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在巴西水晶上诉说敦煌故事,沈德盛向世界展示传统海派雕刻之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华心怡     2022-02-16 19:14 | |

剔透的水晶,经过海派雕刻的琢磨,将呈现出怎样多姿多彩的模样?今天下午,在汾阳路79号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中,海派水晶雕刻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沈德盛以他的40余件精美作品做出解答。由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和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晶光艺韵——沈德盛水晶雕刻艺术作品展”拉开序幕。

图说:展览现场 杨建正 摄(下同)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沈德盛去年刚刚完成的新作《鹊桥会》。这件作品由一整块绿幽灵包裹水晶雕刻而成。沈德盛说:“这块水晶原料原本被我的徒弟收藏了7、8年了,因为里面有一些彩虹色的光泽,他不舍得切除又不知道如何创作,就一直放着。最后我灵光一闪,想起了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这几道‘彩虹’,刚好可以作为天上的‘鹊桥’。”

图说:《鹊桥会》

纵观沈德盛的雕刻作品,涵盖鱼虫花鸟、飞禽走兽、人物造像等各式各样的题材。其中不少,都是取材于中国古画、文物以及民间艺术,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展览开幕式上,他将作品《丝路花语》捐赠给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这件作品原料产自巴西,造型则取材于敦煌壁画。传统的雕刻手法,与异域风情的材料介质有机融合,也反映了沈德盛希望让传统海派雕刻技艺走出国门的创作理念。

图说:《丝路花语》

其实,青年时期的沈德盛原本从事的是海派玉石雕刻。直到1989年,他才转为专攻水晶雕刻。沈德盛回忆,当时一位友人偶然间告诉他,水晶这种材料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受到收藏者的追捧,这勾起了他强烈的兴趣。“但几番尝试,我发现水晶雕刻与玉石雕刻有很大的不同。水晶几乎涵盖所有光谱上的颜色,表现力更丰富,材质上则更硬更脆,雕刻起来更加困难。”也因此,当时市场上大部分的水晶雕刻作品,都是用机器加工完成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好的材料工艺不行,工艺好点的材料又差”。于是,沈德盛在原先机器加工的基础上,加入了玉石雕刻的传统创作手法,提升作品的艺术性,更好地展现水晶材质的独特美感。时至今日,沈德盛已成为海派水晶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人物。说起从玉石到水晶的“转行”经历,沈德盛表示:“玉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代表,而水晶是更具‘世界性’的材料,广泛地被海外收藏者所接纳,中西结合、海纳百川,本是海派文化的特点,我也更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把海派雕刻技艺带出国门,让世界看见中华文化之美。”

展览将持续至2月28日。(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图说:观众正在参观展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