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百闻不如一件 | “写下这封家书时,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     作者:陆梓华     编辑:任天宝     2022-03-07 19:07 | |

图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礼堂,两张泛黄的信笺铺陈在展架上,也铺展出百年前,一名24岁爱国青年救亡图存的豪迈气概。写信者叫俞秀松,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今天,随着“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一封他于1923年写给父母的信来到00后高中生身边。

1922年,俞秀松响应中共二大号召,毅然弃笔从戎,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担任东路讨贼军许崇智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参加了从福建回广州的所有战斗。

1923年8月,许崇智率部攻破惠州城,外界风传他将就任省长。8月10日,身在广州的俞秀松给家乡诸暨的父母写下了这封信,收信人是他的父亲俞韵琴。信中,俞秀松向家人交代了近况,对自己无法替父亲担起家庭重担表达了歉疚和不安。尽管经济窘迫,俞秀松却丝毫不为唾手可得的升官机会所动:“我平时痛骂现在做官的人,所以我在此除学军事知识外,做官两个字在脑中是没有转念的。”他还宽慰家人保持对局势的乐观:“我们的困苦,乃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是有一天消灭的。”

简短的家信见证了俞秀松披坚执锐的军旅生涯,流淌着他对家人的无限关怀与歉疚。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不慕名利、乐观豁达的精神洋溢在字里行间,展现着年轻人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决心。

今年恰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当年,俞秀松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现在,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书海,但他们在这样的年纪能树立这样的志向,就很伟大。”得知投奔革命时的俞秀松比自己大不了几岁时,高三(2)班女生隰艳颇为感慨。

隰艳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是随大人参观渔阳里时,第一次听说俞秀松的名字,也听闻了先辈的誓言:“我的志愿,将来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长大后的她成为了一名学生干部,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她说,在筹划、设计、实施班级与学校的活动中,始终要求自己服从大局、乐于奉献,努力平衡好课外实践活动与学习时间,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调适自己的负面情绪,力争在班级里做大家学习的表率。在她看来,唯有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才能擎起信仰的旗帜。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