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再现抗疫动人故事 普陀非遗项目致敬一线工作者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江跃中     作者:江跃中     编辑:包雍尔     2022-05-16 19:20 | |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随着上海疫情防控战役进入关键阶段,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冲锋上阵,化身“大白”“小蓝”,坚守在抗疫前线,守护家园。近期,普陀区的多个非遗项目纷献上了相关抗疫宣传作品,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宣传疫情防控的队伍中,再现抗击疫情中的故事,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们。

图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瓷刻《致敬逆行者》。普陀区文旅局供图(下同)

孙同庆创作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瓷刻《致敬逆行者》,反映了各条战线上的逆行者奋不顾身抗疫的形象。瓷刻又名刻瓷,是用特种刀具和色彩在出窑成型的瓷上“绣花”,属陶瓷装饰的一种。瓷刻最早源于民间,在瓷器餐具上冲刻姓氏和印记,后由艺人将艺术与雕刻融于一体,以钨钢刀或金刚石刀在素面成品瓷器上或瓷板上,錾刻书画或图案。瓷刻创作包含书法、绘画、篆刻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其“观有笔墨,触有手感”的艺术特点,与剪纸、刺绣、泥塑、布艺等,同为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

瓷刻于2011年入选第二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入选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图说: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派皮影《抗疫大白》

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派皮影《抗疫大白》,是一出防疫宣传皮影剧,艺术地展示了抗疫大白战斗精神。皮影戏形成的时代久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马派皮影戏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当时由皖北老艺人马信昌承创,并以家族传承的方式继承发展,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

马派皮影戏的唱词有雅俗兼具的特点,既有幽默平实的对话,又包括优美深长的骈句,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表演者可以同时操纵十来个影人儿,表演翻滚、弹跳、打斗等,纷而不乱,堪称一绝。马派皮影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艺术感化和教育功能。马派皮影于2017年入选第五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卢氏心意拳俗称上海派心意拳,沪上老百姓又喜欢称它为“十大形”。它是上海尤其是普陀区境内著名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卢氏心意拳是以鹰、熊两仪成拳。基本内容分为:八个大杂拳和七十二小手,模仿鸡、鹞、燕、鹰、虎、马、熊、蛇、猴、龙等十种动物,似十种人形。卢氏心意拳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实用价值,是优秀的都市武文化,更是上海武文化的优秀代表。

这套由卢氏心意拳研发的简易健身操,可供居家抗疫的居民反复操练,以达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练习卢氏心意拳,增强身体抵抗力,是抗疫的另一种载体。

卢氏心意拳于2013年入选第三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入选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