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世界博物馆日,一起走进高校博物馆“云赏”珍品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夏扬     2022-05-18 16:35 | |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虽然疫情之下,人们没法来到现场,但,沪上高校依然拿出了珍品,请大家“云赏”。

图说:陈望道遗嘱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三楼,可以看到一份珍贵的遗嘱。

陈望道同志于1976年6月,以“大病后留言”方式留给家属一封遗嘱。在这封最后的家书中,陈望道专门嘱托儿子、儿媳要“努力改造思想,刻苦攻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识别能力”,体现了这位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一生的理想信念。在这方面,陈望道身体力行,作出了示范:他花了平时五倍的功夫翻译了首个中文全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复旦大学厚植了庚续百年的红色基因,更是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的“真理的味道”故事;在担任《新青年》执行主编期间,他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办刊方向;他掩护地下党员,保护革命力量,使得复旦大学成为南方局的一个据点,其居所“潜庐”院中的其他房屋,也成为地下党的活动场所和进步刊物《中国学生导报》的办公室。陈望道这封珍贵的遗嘱勉励着数以万计的参访者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说:钱学森考卷

上海交通大学收藏的这份试卷,考生是钱学森。它的历史是这样的:出题及阅卷老师金悫在阅卷时,发现钱学森的试卷卷面整洁,解题一气呵成,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只是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得96分。这份漏掉下标“s”的96分试卷也就成为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要求严”的典型反映。

图说:同济的木塔模型

走进同济大学博物馆三楼,一大批精致的建筑模型映入眼帘。在中国建筑与建筑文化展示厅里,可以看到从汉代到清代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古代著名建筑模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应县木塔模型,此模型比例为1:20。应县木塔全称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境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世人称为“世界三大齐塔”。塔外观五层六檐,各层间设有暗层,实为9层。全塔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国内罕见。

图说:华东师大的动物标本

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鸟类、昆虫类、哺乳类等动物标本,种子、蕨类、苔藓、藻类等植物标本以及数十种“模式标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科研网络。其中有一具“镇馆之宝”——产自澳大利亚的鸭嘴兽标本。

鸭嘴兽被称为“活化石”,早在2500万年前就已出现,是最古老的哺乳类动物,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从标本上,我们清晰观察到,鸭嘴兽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较小,大脑呈半球状,光滑无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它通身长满柔软的皮毛,像一层上好的防水衣,嘴巴极宽扁,像面具一样装在脑袋上,形似鸭嘴,质地柔软,似皮革一般。鸭嘴兽标本弥足珍贵,在全国也仅有三件。它身体的每一个细节,都为研究者了解鸭嘴兽,乃至推动动物学学科发展带来了重要价值。

图说:《诗经》德语译本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305首,奠定中国文学的诗歌传统。《诗经》最具影响力的德语全译本,由十九世纪德国汉学家维克多·冯·施特劳斯(Victor von Strauß)直接根据中文原文翻译,书名译为“Schi-king: Das Kanonische Liederbuch der Chinesen”。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收藏有该译本1880年德国海德堡首版,与《诗经》的清代刻本一同展出,彰显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图说:东华大学服装博物馆

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三楼近代馆,陈列着194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服饰珍品,宽大的男女袍服、修身的民国旗袍中的各种小点缀亦是博物馆的珍宝。

清代流行佩饰,形状多样,材质丰富,且色彩斑澜。各式各样的刺绣小品新颖别致,备受青睐,晚清此风尤盛。扇袋作为佩饰的一种,既可保护折扇又具有观赏性,且方便携带。

明清时期,江浙川蜀一带盛产折扇,扇袋也随之流行。扇袋整体呈倒梯形扁筒状,上部较宽,下部略窄,底部为椭圆形平底,主体由两片织物两面缝合,配以椭圆形底面缝制而成,织物上绣以各种装饰纹样。

扇袋的刺绣装饰主题有人物、植物、动物、建筑、文字等。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的展出中就有文字装饰的扇袋,文字主题增添了扇袋的文化分量,同时也是对“书画诗词”艺术的弘扬。

图说:咸丰元宝宝泉局镇库大钱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所藏咸丰元宝宝泉局镇库大钱,其大小、重量远超一般常见镇库钱,为目前海内外所仅见孤品,传世珍罕,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我国钱币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这枚镇库大钱铸于清文宗奕詝咸丰年间(1851—1861),直径118毫米、厚12.5毫米,重903克。铜质优良,平坦地章,穿廓干净。面文“咸丰元宝”,楷书,对读;背文穿上下楷书“镇库”,穿左右满文“宝泉”。其汉字书写方正圆矩,深竣挺拔,笔划有力,起收有顿,转折见锋,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

专家认为,镇库大钱是铸钱机构为祈求吉祥而铸造的非流通货币,其用途为镇灾驱邪、祈求吉祥富贵。镇库钱因其用意庄重,铸量甚微,由工匠们精心铸造,因而铸工考究、工艺精美,堪称当时先进铸币工艺的代表作。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特约通讯员 焦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