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上海人,戴好口罩重启“平常日子”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姚丽萍     编辑:包雍尔     2022-06-06 08:11 | |


  

外滩投资集团志愿者团队创作抗疫漫画

   姚丽萍/文

   6月6日,初夏清晨。

   N95或外科口罩,戴好,出门,孩子上学,大人上班——不少上海人家,重启平常又正常的日子。

   新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今,若不戴口罩出门,对一个讲规矩、要体面、有常识的上海人而言,不可想象。

   只不过,这世界有正常,就有不正常。前几天,一些闹市区酒吧前,摩肩接踵,异常热闹。如何异常?视频画面上,多数人没戴口罩。人的教养,有差异。有人不觉得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体面,有人觉得闷在家里两三个月,好不容易出来了,就释放一下情绪吧。无论如何,不戴口罩扎堆,结果呢?大家也看到了,没过几天,异常热闹的地方,因为疫情反弹,又封控了。

   口罩,戴,还是不戴?在上海,早已不是选择题。

   2020年10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并于当年11月1日实施。看看这部地方立法,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赫然在列,明确“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进入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要求佩戴口罩”。由此,上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个将“戴口罩”写进地方立法的城市。

   作为法治上海的一员,如何依法守护个人、家庭、社区、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佩戴口罩、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还有疫苗,一样也不能少。

   每天,坐地铁、乘公交、进楼宇……但凡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会怎样?可以肯定的是,地铁安检是不放行的,公交车是上不了的,楼宇也是进不去……好比“随申码”,戴口罩,也是通行标配。事实上,但凡公共场所,人人有意识地戴口罩,已是大概率。

   原本,防疫“三件套”,是医学专家们在一次次新闻发布会上的科普;然后,写进地方立法,上升为法定义务,获得广泛社会支持,成为广大市民的新生活方式——这座城市的科学素养、法治精神,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城市,不戴口罩,招摇过市,为啥呢?卫生常识、法治意识、公德心,到底缺了哪一样,还是根本需要重新启蒙呢?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闹市酒吧,也不是法外之地。城市执法者辛苦点,拿出教科书式的现场执法,遇见“混不论”的乌合之众,该训诫就训诫、该警告就警告、该拘留就拘留,管他是谁,法治上海就是法治上海。所有市民,自己戴好口罩,也有义务提醒他人,城市安全,共同守护。

   过了端午,天气热起来了,口罩,有点闷。可是,闷着也是战斗啊,疫情还未结束,战斗不能结束。想想过去两三月,吃过的苦,付出的巨大牺牲,岂敢掉以轻心。

   昨天,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星辰大海开启新征程。不久前的4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出差太空183天顺利返回地球。当时,我们足不出户,对不少70后、80后、90后来说,那几乎是有生以来最难熬的日子。

   今天,有人问:远征太空的回来了,又出发了,可自家小区为啥还在封控?一种貌似玩笑的说法,未必没有道理:向航天英雄们学习,提高战斗力,打赢这场持久战!

   全民抗疫,提高战斗力,“三件套”、“五还要”,不能忘!口罩,就是抗疫装备,好比航天员要穿航天服,少了,会是什么后果?不敢想。所以,千万戴戴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