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创造新奇迹 展现新气象|数字化只是手段,让人民群众受益才是最终目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解敏     作者:解敏     编辑:梅璎迪     2022-06-16 08:38 | |



图说: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主任 、中电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波。受访者供图(下同)

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主任 中电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波眼中的“一网统管”这五年



疫情防控常态化,近期嘉定区推出了一项基于数字哨兵扫码态势的感知系统,如果有一名黄码或红码持有者扫码进入场所,系统一秒钟就可识别,并在一分钟内指派到联勤和网格,十分钟内对该扫码者进行相应管控和快速处置,形成闭环。



运用实时在线数据和智能方法,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预防风险。这样的画面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远程调度的常态,也是上海数字体征应用的一个缩影。



无作业可抄的探索



“一网统管”的理念由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落地,但理念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期间也经历过探索和演变。



早在5年前,江波就在他主攻的业务领域,敏锐地发现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技术的日趋成熟让数据的实时在线成为可能。如果能采集到实时、在线的数据,就能够通过算法模型进行感知和预判。有了感知就能了解事件的“态”和“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江波当时选择了从物联网领域,也就是感知端入手,“可以说是技术的革命,推着我不断向前走。”



2017年,机缘巧合之下,江波团队参与了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社区专网的建设。那时 “一网统管”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街道人员也并不知晓哪些事件可以通过数字化来解决。但他们会提出日常治理中遇到的困境,江波团队就尝试通过感知设备将物与网链接,来实现优化。例如高空抛物这个老大难问题,就可以通过应用移动的高中低端的摄像头捕捉到的数据形成算法,实时监控。并将获取的画面和数据在专网上予以反馈,方便管理人员捕捉和处置。



“当时不像现在,没有标准的范式。”江波表示,作为最早“吃螃蟹”的人,他和技术团队一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过去人们常常觉得,搞数字化,找懂技术的人去做就行了,其实不然。最难的是要找到治理和数字化的结合点。这一定需要懂“行”的人,真正了解行业痛点,有“想法”,加上懂技术的人,拿出“算法”,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办法”。

以此作为突破口,控江路街道用数千个“感应点”建起了一张社区物联网,高空抛物报警、门磁感应、电梯监控等,这些智能设备传输的数据聚沙成塔,让社区治理彻底“活”了起来。三年后,控江路街道与区、街道、居委三级构架链路已完全建立并联通。

图说: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

迭代更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理念



2018年,随着浦东率先建设“城市大脑”,开启了上海智慧政府的探索之路。一年后,上海提出“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建设愿景,全市层面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雏形渐显。2020年上海全面推进“一网统管”建设,以“一网统管”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开展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探索,促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为了更好地赋能“一网统管”平台,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中心也由此孕育而生,作为上海市城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后台支撑。

如今已成为该中心“掌门人”的江波告诉记者,这里整合了上海16个区、307类、1.16亿个物联终端,日均采集超过3400万条实时动态数据,统筹着上海全市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和智能运维。



如果将城市比作生命体,“一网统管”就犹如城市的大脑,所有的机体情况和行动发生都经由大脑得到反馈。当越来越多的终端接入,这张无形之网也越织越密。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好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就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城市生命体征。



“一网统管”下,大到整座城市每天的水质监控、交通拥堵,人群聚集状况尽收眼底;中到覆盖上海16个区,横向贯通、纵向连接,各个时段、各个街面管理领域的基本情况都可以一目了然;小到一个门牌号,都有一份“独属档案”,沿街商铺也能被“精确登记、精准执法、精细管控”。发展的每一步都从城市运行的客观规律入手,从市民和城市运行的需求出发,分布在整座城市的超过1亿个的神经元感知体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打通了全域数据,全面赋能城市治理数字化。


而在江波看来,这5年的实践探索,迭代更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理念观念的变革。数字化本身只是手段,让人民群众从中受益,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是最终目标。

“我们曾经也遇到过在项目推进中,要把不同职能部门原定管理流程打通、重塑,其中势必会涉及权利的调整和再分配。”通过数字化建设,也打破了政府部门原先各自为政的格局。职能的边界变得模糊,这样可以更有效避免相互推诿、扯皮,更有利于提高百姓办事效率和降低办事成本。数据赋能不仅仅是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路。最终还倒逼了管理流程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由被动变主动。



“智慧城市”是长出来不是做出来的


“上海刚刚经历了严重的疫情冲击,逐步恢复常态之后,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和直面的问题。尤其是在‘一网统管’建设中暴露了不少以前我们没有发现的基层的短板和痛点,这些都是眼下亟待我们去优化和解决的。”江波坦言,“所以说,‘一网统管’表面上是技术手段的创新,实质上更考验治理能力。我们所向往的‘智慧城市’它不是一个工程项目,做完就结束了。它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慧城市’是在过程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 

前不久,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了“一网统管”建设决定。这一治理数字化领域的综合性决定共23条,针对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发挥治理数字化功能、规范推进“一网统管”在疫情防控应用场景,实行个人疫情防控信息核验措施等予以明确和保障。这在江波看来又是一项“重大利好”。近期他还忙着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的推广工作,“我们正在把上海的治理模式复制到全国,尤其要在农村地区落地,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目前已经在四川成都、江西鹰潭等地展开试点。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