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党代表访谈录|党代表王莲华:让上海科创基因更加浓厚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潘高峰     作者:潘高峰     编辑:吕倩雯     2022-06-25 08:56 | |

“一票难求,最高的时候一天13万人网上抢票,抢4000张票。”谈到上海天文馆诞生后的火爆,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代表既有自豪,也有思考。

图说: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代表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王莲华告诉记者,这五年来,作为上海重要科普基地,上海科技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讲话精神,加速构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大科普格局,以高质量科普助力打造上海创新发展高地。

“去年,伴随着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精彩亮相,上海科技馆迈入了集科技馆、自博馆、天文馆三馆集群的超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发展新阶段。”王莲华认为,这充分彰显了上海的城市软实力,也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连续8次入选全球最受欢迎的20家博物馆榜单,最高位列第6位。”

当前,上海正在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在强化科创策源功能的同时,科创土壤的培育同样重要。要让上海的科创基因更加浓厚,必须让科普活动内容更鲜活,科学精神弘扬更有力,科普人才队伍更优化。“我们先后推出‘致敬科学家’系列、‘科技创新’系列、‘科技新青年’系列,院士长廊改造等,在营造社会创新氛围、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王莲华看来,现有的科普资源仍然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当听说天文馆火爆到黄牛倒票时,连叶叔华院士也向我感叹,全世界都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王莲华认为,要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将最新的科技成果、高科技展品在科技馆平台展现,为公众呈现前瞻性、高水平的科普展览,同时也更好地宣传上海科创、弘扬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应当大力推进云科普,加快推进数字场馆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在网上科普、线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科普服务形态多元化,促进科普的精准、及时、高效供给。

王莲华还特别提到,提升科普应急服务能力也不容忽视,建议尽快建立应急科普机制,储备应急科普内容,建成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体系,针对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