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新冠未平,猴痘又起?来听感染专家王新宇讲述猴痘的前世今生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蔡骏     2022-06-30 17:47 | |


来源/东方IC(下同)

   今年5月,一种名叫“猴痘”的病毒突然在以往从未出现过本地流行的英国出现。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了4000多例确诊的猴痘病例。在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的当今世界,对各国的卫生防疫部门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昨天,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上海市医师协会承办的科技会客厅暨阳光科普公益行活动,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向大家介绍猴痘病毒的前世今生。

   王新宇长期从事感染病临床工作,擅长旅行相关感染病和热带病的诊治,并致力于全球新发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的研究。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既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也可以人际传播。王新宇介绍,猴痘于1958年在食蟹猴群中爆发脓疱疹时发现,与痘病毒的牛痘-天花亚组密切相关,有包膜,是双链DNA病毒。

   6月1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就发布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求提高医疗机构诊疗猴痘能力。随后6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猴痘健康提示”指出,本轮猴痘疫情在全球的病例数和波及范围均增长较快,为非地方性流行区的历史之最。中国疾控中心还提示,如发现猴痘输入病例,主要在其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感染风险,一般人群暂无感染风险。

   王新宇解释,人畜共患病是指从非人类动物源跨越到人源的传染病,目前已知超过200种,在人类新发疾病和现有疾病中占很大比例。“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可能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食物、水或环境传播给人类。”

   据介绍,猴痘的动物宿主包括绳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猴痘病毒的自然史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次临床表现不典型

   作为天花的“近亲”,猴痘曾在非洲地区流行。值得注意的是,与2018-2019年非洲流行的毒株相比,2022年暴发的猴痘病毒出现了多处遗传变异。

   王新宇解释,人畜共患疾病的经典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或食用肉类,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靠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等途经。母婴垂直传播或围产期密切接触可能会导致先天性猴痘。他指出,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通过性传播途径进行特异性传播,需要展开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这种风险。

   据悉,就典型的临床表现而言,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可以为5至21天。而感染则分为两个时期,持续0-5天的侵袭期以发烧、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痛和剧烈虚弱为特征,淋巴结病是猴痘的一个显着特征。而皮疹通常在发烧后1-3天内开始,往往更集中在面部和四肢而不是躯干。皮疹从斑疹依次发展为丘疹、水疱、脓疱和干燥脱落的结痂,病变的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不等,严重的情况下,病变会合并,直到大部分皮肤脱落。

   “不过,此次暴发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王新宇指出,“此次常见的症状包括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病变、发烧、淋巴结肿大、吞咽时疼痛等,部分表现为在发烧之前出现脓疱,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

   儿童更易出现重症

   据分析,导致此次暴发可能是全球停止天花疫苗接种的"后遗症”;此外也和人类与猴痘病毒动物宿主的接触持续存在,病毒变异提高了传播速度以及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等有关。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靠机体调节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并逐渐恢复痊愈的疾病,一般来说,在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症状可能持续2至4周。

   “猴痘病死率为0%至11%。重症病例更常见于儿童,主要是和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性质有关,而潜在的免疫缺陷可能加重疾病严重程度。”王新宇表示,“并发症包括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脑炎和角膜感染并导致视力丧失。”

   猴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和优化护理照护为主,以减轻症状、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当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应按指示治疗。为天花开发的抗病毒新药Tecovirimat,可用于治疗猴痘。

   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85%,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导致病情较轻。

   在王新宇看来,猴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必须正视现实,做好应对准备,包括储备检测的方法和能力、加强入境人员和动物的监测、传染病救治网络体系的建设等。

   在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对猴痘病毒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非洲塞拉利昂进行了验证,我国有能力通过对疑似输入病例的临床标本开展实时荧光PCR检测猴痘病毒的基因,可以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也要求认真组织做好猴痘诊疗相关培训,切实提高“四早”能力,一旦发现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及时按照有关要求报告,并全力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