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博物馆里一定要展真品吗?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佳和     编辑:江妍     2022-07-15 14:42 | |

  随着“到博物馆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各种功能和层级的博物馆越开越多,冠以“博物馆”之名举办的展览也层出不穷,有时候会发现一些艺术史上明明白白显示为“稀世珍品”或者艺术大师的殿堂级作品,出现在私人博物馆或者社区博物馆的空间里,理应与之相匹配的恒温恒湿保存条件并不存在时,我们内心的疑虑不禁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些艺术品,可能是真品吗?以“博物馆”为名的空间,展出的一定都是真品吗?

  博物馆有四大功能:收藏、整理、研究、展出,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展出的物件就是真品原件。实际上,既然身份是“博物馆”,其展品的真实性就是行业必须恪守的一条基本规则。我国的《博物馆条例》早就指出:“展品以原件为主,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应当明示。”这是一种“博物馆道德”,也称“博物馆伦理”。

  在什么情况下,展品可以出现复制品或者仿制品呢?文物极为贵重,不适合展出。文物较为脆弱,不宜暴露空气中,比如丝绸材料、珍贵墓葬。文物在维护和保养中,暂时不能展出。文物被其他馆借去展出了。原物与本地有渊源,但却无原件。

  比如,在山西省文物中,永乐宫壁画、贡园和早期的木制古建筑,规模巨大,动弹不得。但是,若要了解山西地域文化,这一部分又不可或缺,因此,在博物馆中,它们就是根据参观者的需要按比例复制的。湖北省博物馆展厅里,春秋战国时期的床和房屋都清晰地在介绍上清晰地注明此乃复制品。

  而复制品的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要之义,如果展出的是复制品或者仿制品,必须做出特别说明。且,博物馆内复制品的比例必须尽可能的低。具体要低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无统一规定,但有专家提出,应该控制在1%以下,一些国内大型的省级博物馆基本都能默默遵循。

  何况,认真复制一件文物,显得像那么回事,而不是用显而易见的粗制滥造糊弄参观者,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复制品首先要满足三项原则,即必须保证原材料,原工艺和原大小。但即便如此,也很难做到复制品与原件严格一致,例如青铜器的锈色纹理,书画的笔墨神韵,雕塑的灵动线条等,再高超的科学技术,都很难将其复制到位。

  即使真的费尽心思做到了与真品在形制上分毫不差,仿品也无法呈现出原品所承载的历史经历和记录信息,这些无形的价值才是真品拥有的灵魂,永远无法复制。

  人们为什么选择不远万里去博物馆看真迹呢?奔赴博物馆这样的特定场所,观赏自己心仪的作品,对专业和非专业观众而言都一样,是一件仪式感非常强烈的事情。观展是人们享受欣赏作品与历史过往交流的乐趣,“seeing is all”,经历了目睹了已然心满意足,就如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双目直视地交流,这同打电话、写电邮的沟通感受完全不同。还有些艺术作品的尺幅巨大,再怎样高还原度的画册都无法完整真实再现,现场震撼心灵的观感更难以用语言描述和文字叙述来代替。博物馆就是如此的一个大环境,给观众以各个感官饱满充分的刺激。哪怕人们不懂“品鉴”,至少在学着“感受”。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一种情况的存在——这个在“博物馆”进行的展览仅仅起到一个普及艺术教育的功能,如果博物馆清楚明晰地广而告之“展厅内皆为复制品”,那我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目所能及之处都是复制品这个事实。

  也许,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眼前的画作是否真实,而是作为人类的我们喜好的是什么。试问,你去博物馆看艺术作品,是出于真心喜欢这些艺术品,还是因为这些画作的署名是毕加索或者梵高、王羲之或者苏轼?如果答案是后者,那还是别去博物馆了,餐馆更适合你。(徐佳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