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艺评|新视野,新观念,新突破——评纪实电影《回家,扒龙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赵建中     编辑:钱卫     2022-07-31 13:40 | |

虽然米子曾经拍过《樱桃》《甜心巧克力》等故事片,但她对纪实电影、纪录片一直情有独钟,也因此获得过两次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短片的殊荣。三年来,米子率领她的创作团队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又执导了纪实电影《回家,扒龙舟》。由于米子具有丰富的纪实电影创作经验、大城市的生活历练、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与农民当下生存生态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并以新的视野、新的观念投入拍摄,因此使得该片在中国纪实电影创作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回家,扒龙舟》海报

 

 

其一,该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现异乡游子对故土的情感,起到了精神抚慰与凝聚的作用。

1976年,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的一部家史小说《根》。该小说追溯到他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贩子贩卖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在非洲时的自由人生活及到北美后的遭遇,一问世就成为脍炙人口的畅销书。1980年代,中国也兴起了“寻根文学”。这就说明,乡愁与寻根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与共通情感。

《回家,扒龙舟》取材于米子的故乡。米子说:这是自己送给家乡、家族和个人青春记忆的一份独特礼物。在米子看来,每一位在外打拼的游子心里都珍藏着自己的故乡。故乡的面貌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变化,但心底里的那份情感,却一直不会消退,只是被安放在某个地方,在某一个情绪的沸点,就会瞬间被激活出来。

在谈到拍摄该片的初衷时,米子说,“我虽然不能扒龙舟,但我想通过这部电影,记录下我的家乡,记录下在这片水土上生活的人们。我们没有去刻意演或者排练,就是很自然地记录下来,这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故事。”表现游子对故土的情感可以有许多切入点,而对来自湖南湘西的米子来说,聚焦2019年沅江端午节扒龙舟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就在这个节日,近万名青壮年从全国各地赶回,几十支龙舟队伍激流横渡,数十万人来到沅江两岸观摩助威。

这虽然仅仅是短短十来天的活动,但对村中老人而言,扒龙舟是从古至今的传统,是村庄实力的展示,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对那些从全国各地克服种种困难赶来参加龙舟节盛典的异乡游子,是他们与故乡和童年、少年再次相遇的契机,是他们以新一代传人的身份在本村崭露头角的宣言,同时也是他们思乡情结的释放。

影片最后是米承华等人告别家乡返回都市。他们许愿退休之后还要回到村庄,种几亩田,栽几棵树;还许愿来年再相会,继续一起扒龙舟。这就意味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故乡越来越成为异乡游子的精神安抚之地。

据报道,《回家,扒龙舟》于2022年6月5日在深圳点映时,有不少湖南籍影迷专程带着老人、孩子前来观赏这部湖南方言电影,由此追忆年轻时亲历龙舟节现场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乡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留下印象。这种对故乡的集体回望,表明了异乡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正因为如此,目前很需要《回家,扒龙舟》这样的影片来记录异乡游子的来处,以慰藉他们的乡愁,助力他们寻找精神归属。近年来,以创作者自身家庭为表现对象的纪录片如《四个春天》《吉祥如意》等片的出现,原因也在于此。这些影片通过表现在都市扎根又总是有漂泊感的人再次与故土、故人发生联系的故事,使他们找到精神的抚慰、归属与凝聚,找到继续奋斗、前行的力量,因此十分具有时代意义。

其二,该片以崭新的视野与观念,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新貌与农民思想观念的新变化。

虽然《回家,扒龙舟》表现了异乡游子的乡愁,但是影片的基调明亮、昂扬,观众感受到不是惆怅与沮丧,而是喜悦与振奋,汲取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原因就在于这些影片以崭新的视野与观念,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新貌与农民思想观念的新变化。

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在《斐·拉斐尔》的信中曾称赞过莎士比亚剧作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亨利四世》一剧中的福斯塔夫是一个破落骑士,他一方面是贵族,和上层有联系;一方面又是破落的贵族,和下层有联系。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为人物性格刻画和主题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不仅大大丰富了剧情,而且大大深化了主题思想。恩格斯称赞莎剧中“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就是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再现生活,塑造典型。《回家,扒龙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用新的视野、新的观念,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

影片中有多处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米家父子关于学习与高考的对话中,父亲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勤奋努力,争取考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优秀大学,这就表明了已经走出乡村的农民再也不是仅仅考虑子女的基本生存,而是有着更高的心气与追求。

米爸爸在吃饭时说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时表明: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别人负责;父母在家没事,孩子在外工作就放心,否则就分心,工作打不起精神,因此自己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一意识就超越了农村传统意义以长辈为中心、以晚辈的无条件付出使长辈幸福的孝道文化。球岔村妇女在种田时,已经不是在忍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煎熬,而是一边劳动,一边唱着电影《上甘玲》中的优美插曲“一条大河波浪宽”,以及意气豪迈的山歌:“叫我唱歌就唱歌,叫我扒船就下河,唱歌我不怕您歌师傅,扒船不怕烂岩头”,体现出当下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已经显著提高的中国内地农村妇女新的精神面貌。

影片有多次提及扒龙舟时要注意安全,村支书甚至于在动员会上说“安全第一,比赛第二”,同时,球岔村龙舟队的组织者为了免除龙舟参赛者的后顾之忧,还为所有队员买了保险,这就表明“以人为本‘’的理念已在农村深入人心,同时农民也掌握了先进有效的人身安全的保障手段。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是在动员会以后,赛事组织者要求龙舟队员将拆下的服装包装收拾干净,扔进垃圾桶。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反映了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正在提高。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战收官以后,中央开始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回家,扒龙舟》不仅聚焦扒龙舟的赛事,反映异乡人对家乡的眷恋,而且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新貌,这对进一步提振农民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变革,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很有促进作用。

其三,该片以细致的笔触展现湘西扒龙舟这一文化习俗,对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后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如划龙舟、包粽子则都与纪念屈原有关,因为屈原身上折射出华夏儿女最宝贵的民族性格—光明磊落,热爱祖国。同时,经过上千年的演变,端午节赛龙舟还被注入了辟邪纳吉、团圆喜庆、风调雨顺、清泰一方等文化内涵,正如一首湘西民谣中所描述的:五月里来是端阳,龙舟花鼓闹沅江,祈求上天赐瑞气人山人海年年旺。龙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回家,扒龙舟》通过全面深入地挖掘与展示湘西赛龙舟的风俗,对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积极作用。

影片用细致的笔触展示了沅江赛龙舟的完整过程。龙舟按传统风俗于五月初一下水,下水前先到伏波宫内敬神祭拜,下水后再划回伏波宫庙前的河面参神,然后开始训练。决定胜败的关键人物是一旗二鼓三艄公。训练的基本要求是旗手能正确指挥,鼓手能掌握节奏,艄公能不偏方向,扒船手能按鼓点疾速划行。对扒船手的要求则有四不准:

一是喝酒者不能上船;二是不会游泳的不能上船;三是身有疾病的不能上船;四是不服从安排的不能上船。

五月初七,到了铺市镇赶集日,传统龙舟赛正式开始。这天早晨,红旗、白旗、黄旗队的五色龙舟不约而同出现在江面,云集在龙舟观礼台周围整装待发。三声炮响后,龙舟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缓缓下水。赛前是龙舟游江,数十支龙舟彩旗飞舞,绕圈漫游,以展示各自的阵容。比赛开始后,龙舟在江面奋力拼搏,两岸的观望族、啦啦队心急如焚,拼命助威。决出胜负后,获胜的龙舟靠岸休息,属于自己一方的村民涌向船边,将饮料、香烟发给扒船手以示嘉勉。最后是所有健儿们酒足饭饱后总结胜利经验与失败教训,赛事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该片在展示沅江的龙舟赛事从筹备到举办的整个过程中,还细致地展现了龙舟队祭拜菩萨的一整套仪式。一位老者向前来请教的米承华详尽地介绍了从猪头、雄鸡、鲤鱼、斋叶(茶叶)、果供等供品到旗手、鼓手在祭拜菩萨时的角色分配,然后是这位老者领诵”保佑扒潮弟子人人来得千金,个个取得平安”的祝词,最后是敲钟、抡鼓、放鞭炮。关于赛龙舟,一般人们知道的就是与屈原投河有关,但对赛龙舟的一整套操作流程并不了解,该片的详细描述,对多数观众来说起到了知识普及的作用,对后人更好地传承赛龙舟的习俗也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该片穿插了对扒龙舟仪式的完整描述,该片体现出在影视人类学上作出的贡献。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研究与电影研究的交叉学科,主要是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研究、记录、展示和诠释,其载体包括照片、电影胶片、录像音像制品等,而纪实电影则是重要的表现手段。纪实电影在日本又被成为称为“文化电影”,并受到高度重视,日本具有悠久历史与广泛社会影响的电影刊物《电影旬报》每一期都会有介绍“文化电影”的专题栏目。该片的创作实践,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范例。

其四,该片以精品意识精心打造,增强了艺术性与观赏性。

一部优秀作品必须达到认识、教育、审美功能的统一,虽然纪实电影的主要功能是认识社会万象,并且通过素材的选择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从而引导观众,但影片是否能吸引观众,做到寓教于乐,同样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在大银幕上放映、时长相当于一部故事片的纪实电影来说更是如此。《回家,扒龙舟》长达105钟,但始终能吸引观众,与其在艺术表现上的精心处理很有关系。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脉络清晰。该片的叙事以米承华的视角展开,以纪实的方式,按照线性时间顺序,分为从异地回家乡、筹措物资装备、参赛动员、龙舟赛庆典与尾声几个部分,并着重讲述了龙舟打造、伏波宫祭祀、赛事庆典等过程。该片的人物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虽然人物与事件众多,但影片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故事的发展脉络清晰,有条不紊,让观众不知不觉地渐入佳境。

二是闲笔不闲。该片聚焦的是龙舟赛事,但是影片有多处闲笔,如航拍镜头中湘西的绿水青山;米承华在田间耕地、闲聊;米家儿子围绕孩子的学习展开讨论;米妈娘儿三人在地里种香瓜;米爸爸与孩子一起摘枇杷;鸭、鹅在庭院、稻田等地悠然迈步;乡间妇女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孩子在田间、村头嬉戏等。这些场景虽然貌似与龙舟赛事无关,但实际上为凸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渲染情绪,烘托气氛,丰富故事元素,增强观赏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详略得当。作为一部影院长片,该片涉及的人物与事件很多,但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比如影片有些场景一带而过,有的却非常详尽,比如影片在回乡这一环节中,对蛐蛐熊卫海向老板请假回家扒龙舟的这一过程的描写就十分完整。这一场景不论是作为常态表现,还是出于设计,都呈现得恰到好处,很有纪录片的质感,也很有戏剧性。这样的处理方式令人想到由阿贝尔·冈斯导演的法国影片《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该片艺术表现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大量篇幅表现战争爆发前的欧洲形势与双方的外交斡旋,而对战争场面的展示却并不多。

四是富有张力。影片的高潮无疑就是扒龙舟的场景。2019年端午,沅江上四十四支龙舟队伍激流横渡,近万青壮年从全国各地赶回,数十万人来到浦市古镇现场观摩这场声势浩大的龙舟赛。只见沅江岸边,人头攒动,群情振奋;在宽阔的江面上,色彩鲜艳的龙舟激流横渡,极速冲刺,浪花四溅,扒船手激情迸发,声振云天。看着大银幕呈现的这一壮观场面,观众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加入了龙舟赛手队伍,一起激情澎湃,破浪前行。此外,该场面带有鼓点节奏的音效也处理得很好,大大增强了影片画面的张力。

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纪实电影在影院放映并不多。《回家,扒龙舟》的成功拍摄与上映,值得庆贺。纵观世界电影史,伊文思、安东尼奥尼、牛山纯一、小山绅介都曾经以自己的纪录片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许多优秀的纪实电影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对社会矛盾的尖锐揭露、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在认识生活,传达新知,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上体现出永恒的意义与价值。米子在自己的电影从业生涯中,一直十分注重纪实电影的创作并有所成就,期待她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有新的拓展,新的超越。

赵建中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