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炎炎夏日,去“华园”觅清凉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沈毓烨     2022-08-09 13:44 | |


酷暑当头,仍有清凉。人民公园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今年首展“华园——自然回归城市”日前开幕,辰山植物园的花卉被搬入展览中形成花园步道,参展艺术家们以花园之名近看大千世界,阐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图说:小径分岔的花园 史成栋

“华”通草木之“花”, 古字也形似花,今多沿用其引申义“光辉”。“华园”亦是在“花园”这一实存实感意象基础上,将现实的园林空间转化为幻象,建立“思”与“感”相融通的观展体悟。“山水”,是一种精神理想的寄寓之所,是一种“诗意”的具象表现,是文人的心乡所在。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中构建出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再造山水世界。赵学兵通过一条条细小的线条,笔触的稀疏之间显现出空间,描摹出他对花园的印象;由金的布面油画《两只老虎》和《园林》对中国传统园林拆解并重组,刻画出一种错位的、移动的重构空间,从而探寻自然中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李海燕的《胡杨有心》《恒静》《恒动》和《流沙无常》则探讨了四季来去、生命复始,蕴含着对自然界中生命轮回的体悟;任教于上科大创意艺术学院的艺术家王颉则用油画这一媒介探索生命,得出生命永恒性超越生死本身的感悟。

图说:《两只老虎》

中国传统艺术源自自然、贴近自然,用独特的表达方式透露出对自然的洞见。邱志杰的拓片《七花园》就是根据汉语象形文字的一次创作,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张画。如“花园”二字,就形象地描绘出围墙、草木、园子和中心的一口池塘。(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