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丨曹伟明:互联网时代曲艺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伟明     编辑:沈毓烨     2022-08-10 18:08 | |


好的曲艺作品,应该让观众和听众一起参与和创造艺术形象,一同评价生活。让富有烟火气的生活,不但充实提高艺术家的创作,而且还能感染听众和观众的情绪,让他们在入情、入理的曲艺作品中,感到走心和暖心。

曲艺是充满活力的艺术,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变异性、与传媒嫁接的灵活性,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它与观众、听众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力和吸引力。而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曲艺创作中,往往是合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渗透的,让曲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表现力。

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关心的是审美体验,追求最好的人生价值和文化服务。而互联网时代的人群,是新的文化参与、创造和享受的消费一代。因此,如何让曲艺作品,讲好红色故事,拥抱新一代文化享有和创造的消费者,是摆在我们曲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承好曲艺艺术的优秀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上海的曲艺艺术属于江南文化的范畴,历史悠久,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发展繁荣起来的,且具有包罗万象的海派特点。根据本世纪初上海青浦青龙镇港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实证了早在北宋时期,位于吴淞江畔的青龙镇,已是古代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其经济文化繁荣,素有“小杭州”之称。勾栏瓦舍林立,曲艺艺人足迹遍及青龙镇的茶楼酒肆,类似于评书、评话形式的“讲史”等曲艺说唱,风靡整个吴越地区,为青龙镇的繁荣繁华,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元素,吸引了一批像杨维桢等文人雅士,并参与曲艺创作,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曲艺作品,诸如:《四游记弹词》等说唱艺术,流行于青龙镇地区,让江南的曲艺发生发展,日趋繁盛,为人们所喜闻乐听,也为以后诸多的江南曲艺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清末民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瞿秋白,对江南的戏曲、曲艺也相当喜爱,十分精通。瞿秋白在领导上海的“五卅”运动时,经常创作曲艺作品来鼓动民众,他在自己主持创办的《热血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编创的孟姜女调《救国十二月花名》,抒写了“五卅”前后的时事形势,呼吁上海工人群众团结起来奋勇抗争。“五卅”运动以后,瞿秋白在《热血日报》上,又创作发表了《国民团结歌》,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激发民众的反帝斗争热情。这些曲艺作品,运用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曲艺样式,用通俗、生动、形象的语言,反映了现实斗争的火热生活,发挥了曲艺作品鼓舞民众斗志的积极作用。

1949年后,上海曲艺也与时俱进,涌现了像《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骄杨颂》《蝶恋花》《青春之歌》《真假胡彪》《王孝和·不死的人》《铁道游击队》《肖飞买药》等现代曲艺节目,都融汇了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基因,成为上海曲艺的经典作品。

经受江南文化熏陶、出生于上海青浦练塘的老一辈领导人陈云同志,始终关心曲艺事业的发展,对评弹的改革、创作和繁荣,有不少精到的指示:“出人、出书、走正路”,为曲艺的创作、演出,发展、繁荣,更是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创作好走心暖心的曲艺经典作品,讲好红色故事


作为曲艺,应该注重作者、演员和观众、听众的情感互动和交流。让曲艺欣赏者,不仅在于接受,而在于发现。曲艺不但要有娱乐性,更要调动观众和听众想象和思索的情绪。好的曲艺作品,应该让观众和听众一起参与和创造艺术形象,一同评价生活。因此,曲艺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必须要深入生活,接纳地气,熟悉和了解观众和听众的审美需求,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阅历,让富有烟火气的生活,不但充实提高自己,而且感染听众和观众的情绪,让他们在入情、入理的曲艺作品中,感到走心和暖心。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运用好曲艺这一灵活善变,贴近生活的文艺样式,在以下几个环节上下足功夫。

一是创作好红色曲艺作品,在于挖掘具有时代特色的故事元素,增强吸引力。

曲艺艺术贵在独创。一个独特的故事,必须塑造独特的人物性格,开掘独特的主题演绎,刻划独特的生活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观众和听众的喜爱和关注,调动好他们的听觉和视觉神经,提高他们的审美兴趣,让曲艺作品在人们的体验观赏中,互相补充和作用,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审美效果,增强曲艺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是创作好红色曲艺作品,在于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提升曲艺艺术的品质。

要坚持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一致,传奇性和合理性相统一。曲艺虽是通俗文艺,但人物性格的刻划,语言的生动形象,唱词的上口易懂,更要追求雅致地表达,追求通俗性和文学性的统一。让曲艺作品的结构铺陈、起承转合、人物塑造,都呈现出不一般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和听众百听不厌、百看不倦,既能获得“流量”,又能感受到“正能量”。

三是创作好红色曲艺作品,在于对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进行新的深入而又独到的阐释。

讲好红色故事,要把握好唯物史观,展现好历史的真实力量,揭示出红色故事背后的客观规律。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相统一的方法,以点带面,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鲜活的故事情节、感人细节,反映历史面貌,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既有历史视角,又有国际视野,提炼和挖掘出红色故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位。

四是创作好红色曲艺作品,在于遵循曲艺的艺术规律,美学上具有完整性和创新性。

讲好红色故事,要注重分众化和差异化,关照好新时代各类人群的审美情趣。充分把握好曲艺艺术创作和演出规律。注重具有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精细灵巧、智慧灵动的审美趣味,幽默诙谐的喜剧色彩,海纳百川、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

坚持内容为王,凸现红色故事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曲艺功能,充分展示好曲艺作品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思想境界、浩然正气和人格魅力。营造好展示红色题材的曲艺表现的新空间、新价值和新思考。


开辟好互联网时代曲艺创作传播的全新途径,讲好红色故事


互联网时代,是个文化消费的新时代,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要对曲艺创作规律进行再认识,对曲艺创作手法和传播渠道进行再创新。

过去,我们对一些红色文化的认识和解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要么流于肤浅,要么以偏盖全,对其文化基因的丰富性认识不足。就像我们过去对中华文化中神话传说的解读,仅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中,归纳出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后羿射日》中,仅读出了后羿拯救苍生的奋斗精神;《愚公移山》的挖山不止中,领悟到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但是,我们忽略了这些神话共同表达的中华民族精神,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面对洪水,勇敢机智地自强不息,最终治理洪水,造福人民。后羿面对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生灵涂炭的境况,舍身忘死,追射多余的九个太阳。愚公面临大山挡路,挖山不止,改变生存环境。红色文化中,有许多类似这样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回、奋勇抗争、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用曲艺的形式,进行重新认识和阐释,艺术地再现出来。

中国人有喜欢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文化传统,曲艺便是表达新颖独特、情节跌宕、富有想象、充满幽默的文艺样式。像为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上海评弹团创作的中篇评弹《战·无硝烟》(见上图),曲折地展现了上海解放一年间,上海经济界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稳定大上海的经济局面,通过惊心动魄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上演了一场场谁主沉浮的新上海“淮海战役”,黄浦江畔风起云涌,金融暗战,展现了陈云等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为民的伟大使命。这一曲艺作品,充分发挥了评弹“说、噱 、弹、唱、演”等艺术特色,从刻划小人物入手,展现了普通人的悲欢命运,折射了大时代上海滩的风云变迁,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互联网时代,面对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在红色文化的转化中,要对英雄人物进行新塑造,对“不忘初心”的先进群像进行新剪影。

曲艺作品创作和表演,要与时俱进。每个时期,都应该有新的阐述和新的表达。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记忆的活化石。革命者的人物形象,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毛泽东、陈独秀、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这一个个伟大而又闪光的名字,都与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如果通过曲艺创作的艺术表达,把他们塑造成生动鲜活的典型形象,而不是扁平化的标签符号,将会有利于我们红色文化的感染和普及,增强吸引力和传播力。诸如:反映陈云革命者风范的曲艺作品《两辆红旗车》(见下图),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欣赏之余,感人肺腑,潜移默化地得以教育。

互联网时代,面对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要对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新运用,让曲艺艺术和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进行整合叠加。

让传统的曲艺艺术和现代科技嫁接,除了与广播、电视等联姻外,营造融媒体的传播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创新协同叠加,打造红色曲艺的IP。诸如微电影、抖音、B站等现代传播途径,让新一代的青年人,充分接纳,乐于欣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生动起来,形成充满现代风的中国元素,世界表达的曲艺传播新渠道新载体。诚如陈云同志所期望的那样,让曲艺艺术就青年,适应新形势,追求新表达,吸引老人群,圈粉新人群。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故事蕴含着真善美,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运用曲艺艺术,传播好红色故事,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开创未来。曲艺创作者和演出者,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潮起来”,必须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运用全景式的新视角,成为“在场者”,让曲艺作品书写出富有大开大合大气魄,有血有肉有内核,见人见事见思想的经典作品,让人们在高尚的美学境界和美感享受中,呈现出曲艺作品的艺术力量和审美力量。让红色基因别样红,曲艺艺术更多彩,创作出具有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无愧于新时代的红色曲艺新品、优品和精品。(曹伟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