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正文

“技术让糖尿病患者更美好”,首届上海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论坛顺利召开

来源:新民网--企业资讯     编辑:张晓     2022-08-11 11:19 | |

  2022年7月30~31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分泌科承办,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血糖监测与治疗新技术学组协办的首届上海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技术让糖尿病患者更美好”的作为会议主题,汇集在该领域有深耕的专家,围绕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应用等话题进行深入热烈的讨论。线上点击量破万,实际观看人数1751人,学员来自上海,江苏、广东、北京、云南、辽宁等10个省市,受到业界同行极大关注。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李小英教授,前任主任委员包玉倩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冯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分泌科主任赵晓龙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大会伊始,糖尿病学领域知名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鑫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仁明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包玉倩教授、上海东方医院冯波教授纷纷发来视频贺辞,热烈庆贺首届上海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论坛成功举办,并送上美好的祝愿,希望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论坛能够做强做大,将影响力进一步扩展,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带来更多福音。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院长李小英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大会开场致词。指出本次大会是以新技术为核心的会议,充分肯定了本次大会的特色与亮点,,同时表达了对中国糖尿病新技术发展的美好祝愿。

与会专家线上大合影

  本次大会历时两天,邀请到三十余位专家讲者,共同分享真知灼见。会议共划分为十大板块,涵盖了数字化糖尿病医疗、人工胰腺、Beyond CGM、COVID-19下的糖尿病新技术照护、糖尿病特殊病理生理情况下的精准降糖、数字化与糖尿病照护、糖尿病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基于大门诊小病房模式下的精准降糖案例分享等诸多板块主题。会议探讨的主题内容非常丰富深入,聚焦糖尿病慢病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跨学科多方面主题以及技术与糖尿病管理相结合。

未来已来,数字化糖尿病医疗管理不再是梦

  目前,我国1型糖尿病发病率居于世界第四位,相较于2型糖尿病而言,更加需要智能监测设备。会上,中科大附一院翁建平教授、天津代谢病医院陈莉明教授、北京301医院裴育教授、中科大附一院骆斯慧教授等人分别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就包括人工胰腺在内的数字化糖尿病医疗的发展做了精彩的报道。

  数字化医疗,顾名思义,是指使用智能或便携式设备提供健康服务和信息,改善健康结果、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研究。在过去三十余年中,糖尿病大流行的发生,催生了数字化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发生发展。目前,数字化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应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治疗技术、远程医疗技术、电子病历应用等。数字化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使得不同场景下血糖的智慧化人性化管理成为可能,获益人群更加广泛,先进的技术使检测的准确度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同时有望能够在未来实现医疗保险覆盖,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当然,目前的数字化医疗也存在有一定的困境,比如说临床有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不充足,尤其缺乏长期结果的数据;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期望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此外还存在着数字文化壁垒。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需要多方发力,对当前糖尿病数字化医疗困境进行破局。

  人工智能技术血糖控制算法的发展,使得人工胰腺成为可能。人工胰腺能够自动调整胰岛素剂量,降低高血糖风险和低血糖发生风险,使得血糖控制平稳。人工胰腺的研发和临床应用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将临床医学和工程学技术本土化,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从心理学、营养学、卫生经济学等多方面提高其有效性。目前,人工胰腺已经经历了三代迭代更新,从第一代极低血糖时停泵,低血糖最小化,低血糖/高血糖最小化;到第二代自动基础/混合闭环系统,全自动胰岛素闭环输注系统;再到第三代全自动多激素闭环输注系统。技术的进步,使得人工胰腺的发展越来越紧密贴合患者的需求。目前,国外已有3款人工胰腺获批上市,10余款待上市。国内尽管还没有成功上市的人工胰腺,但翁建平教授团队首先在国内开展了开源人工胰腺的临床研究,初步研究数据提示可进一步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同时严重的副作用较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人工胰腺的空白会被填补,国内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需求会被进一步满足。

探索创新,“大门诊小病房”模式惠泽患者

  赵晓龙教授在大会上分享的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分泌代谢科积极推进的“大门诊小病房”模式是本次大会的另一大看点。赵晓龙教授基于他本人在美国梅奥诊所访问求学的经历,将国外“大门诊小病房”这种成熟诊疗模式首次引入国内并进行实践,惠及内分泌患者。内分泌科病种主要分为慢性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疾病,这些病种特点决定了大门诊小病房模式适合内分泌代谢科的医疗服务模式,并且有助于提高慢患者的终身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对患者的教育和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大门诊小病房的核心理念便是以患者为中心,将病房功能一部分放在门诊完成。这样一来,既符合内分泌疾病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慢性病管理需求,又客观上强化了先进的糖尿病治疗技术在慢病管理的应用,例如糖尿病数字化医疗技术可以优化医患互动和患者的自我管理,同时有助于实现门诊病房居家全流程管理。当然这种大门诊小病房医疗模式是建立在最新的诊疗规范和指南上,以病人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化诊疗流程。大门诊小病房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患者住院时间短,不过夜就能完成其他医院2-3天的检查工作量,非常适合都市工作繁忙的人群;花费少,患者体验好,也符合国家医改DRG收费趋势。

  赵晓龙教授介绍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分泌科如何搭建大门诊小病房模式,比如强化门诊的教育功能,设立独立的糖尿病教育室、有专门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的膳食质量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开展教育。应用最新的智能穿戴监测设备和智能药箱等,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难度,方便患者自我管理,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比如此次大会分享的一个整合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的妊娠糖尿病案例,医生可以根据实时变化的血糖和胰岛素剂量好远程来指导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患者通过看到相应的血糖变化可以方便认知食物的升糖效应从而逐渐学会如何吃合适的食物。

大会总结与讨论

  首届上海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丰富的糖尿病先进管理手段。从医生、患者、慢病管理团队、企业研发和投资者等多角度对糖尿病患者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进行了探讨。在以病人为中心的诊治理念指导下,围绕实现人人成为慢病管理者的目标,内分泌医生不光要用好最新的药物治疗手段,还要善于应用先进的糖尿病技术治疗手段,降低患者自我管理难度,激发患者自我管理的内驱力,才能从根本上纠正“新药研发越来越多但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达标率没有提高的怪圈”。本次大会作为上海乃至中国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以技术治疗和创新为中心的专题论坛,在业内引起极大的反响和认可,并将有助于构建数字化糖尿病医疗的生态。






新民网出于传递企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