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剧场”外景
9月2日,经过四年的筹备和改建的杨浦大剧院,将以“YOUNG剧场”的全新形象与公众见面,开幕演出《春逝》全部四场的票不到四分钟即宣告售罄。这座始建于1996年的剧院承载着很多杨浦人的回忆,人们在这里看电影、谈朋友,听越剧、沪剧,也参加过社区会议……如今,剧场焕然一新,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期待。
从黄兴路漫步至控江路,穿过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街区,就可以看到这座“YOUNG剧场”。在20世纪90年代,杨浦大剧院是当时设施一流的文化场馆。随着时代的发展,充满年代感的杨浦大剧院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人气。在2018年2月,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上海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改造后的杨浦大剧院更名为“YOUNG剧场”。“YOUNG剧场”的“Young”音同“杨”,取英文“年轻”的含义,寓意“有活力、敢创新”。高校资源丰富、文创园区密集、科创产业蓬勃的杨浦区,将迎来一座主打年轻化、创造力的全新文化地标。
剧场前厅
改建后的“YOUNG剧场”面积扩大到近万平方米,原先入口处的大台阶被移平,1000平方米的前广场,给了人们更多公共空间。剧场铁锈红的陶棍立面与白色玻璃幕墙兼具工业气息与现代感,同杨浦这个有着“百年工业”传统的区域一脉相承。建筑主体还是保留了杨浦大剧院原有的外观轮廓线,负责改建工程的建筑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徐风说:“对于周围早已习惯了杨浦大剧院形象的居民来说,改建工程,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不能有回忆被切断的陌生感。”
主剧场内景
进入剧场,大面积木饰墙条如浪潮般起伏奔涌,彰显出律动与活力;通往剧场的两侧螺旋形台阶,与大堂顶部的星空装饰遥相呼应,寓意向上生长、手可摘星的年轻气势。主剧场观众厅挑高层高至16米,座位由原先的750座增至1020个,在优化建筑声学条件的同时,提升观演体验与舒适度;全面升级的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设备,能满足多种艺术类别的技术需求。此外,“YOUNG剧场”还有一个168座实验剧场,给了艺术家在戏剧孵化、艺术教育、亲子演出方面探索更多可能。“艺术氧吧”等剧场公共空间未来也将被充分利用,定期开展讲座、展览、工作坊、亲子绘本营等一系列面向市民观众的文化活动。
“YOUNG剧场”开幕演出季将从9月初开始,以“氧”为主题,共推出28台92场演出,其中中国首演8台、上海首演7台。YOUNG剧场也面向全国高校发出邀约,期待更多富有活力、探索性的高校优秀作品和艺术人才来到这里,把剧场打造成为全球高校表演艺术展演平台与实践基地。 (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