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丨复旦类脑研究院:探寻人工智能突破点 让其“自我思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夏韵     2022-08-28 09:19 | |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最大的瓶颈是什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曾介绍,“现在的人工智能,仍停滞于机器概念。也就是机器人所拥有本领,都是人们赋予的。很快,我们要破解更多大脑的秘密,让人工智能‘自己思考’。”

  今年的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之际,该类脑研究院副院长薛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仅仅依靠大数据、计算机技术支撑的人工智能是有缺陷的,像我们熟知的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技术,往往会出现大数据没有采集到的“盲点”;人脑则不同,总会在关键时刻灵光一现、随机应变。因此,真正的人工智能是人机相通的产物。

  据介绍,复旦类脑研究院正在探索未来人工智能突破点,破解大脑奥秘。薛向阳表示,理解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是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谁揭开大脑运作的神秘面纱,谁就在全球智能产业革命中抢占了先机。

  位于浦东张江的复旦类脑研究院,是一幢中部下沉庭院,外表建筑如一把从中升起的“大伞”,“伞”纵横交错的纹理,像是大脑的纹路。在这里,冯建峰、薛向阳和诸多科研团队正在破解一个个“脑奥秘”:比如,研究发现,人脑前额叶和枕叶区的灰质体积越小,多动症的症状越严重。冯建峰教授进而解析,人们的许多生理行为均与大脑有关,通过大脑的惩罚与奖赏机制,可以寻找出根源所在。那么,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也能受到惩罚与奖赏机制的影响,变得更为有效呢?冯建峰指出,“这不仅是医疗领域的突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实现人工智能的‘自我思考’奠定基础。”

  还有,如“解梦”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也可以在类脑研究院的实验室实现。科研人员为记者现场模拟,果然如此。当至于7T磁共振内的被试者进入睡眠状态时,采集被试脑部功能磁共振信号,对信号解码可以还原出被试梦中的事物。比如梦中出现一条河流,人脑中就会出现与河流相关的信息,就有河流的编码。当所有的编码合成一起,就有一幅完整的梦中场景。

  冯建峰强调,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之前的依靠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单一学科,而是通过数学、计算机、信息、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获得最终的神经形态仿真、类脑智能算法等原创性基础研究的突破。

  50年前,一部美国科幻片《未来世界》风靡全球,人们见识了拥有“人脑”的机器人厉害及可怕之处。然而,时至今日,尽管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已经无处不在,但是,仍没能看到人工智能中的“思考者”。让人工智能有“人味”,这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最前沿,也是当下复旦类脑研究院全力进取的方向。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