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侨梁 > 正文

生活在上海 | 黄毅:外企高管变身店主,把切面做到了极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梅璎迪     作者:梅璎迪     编辑:梅璎迪     2022-09-16 12:17 | |

在80后黄毅的人生中,存在着两段叙事。第一段叙事存在于2021年之前,他是知名外企的高管,拿百万年薪,带100多人的团队做着上亿的生意。第二段叙事始于2021年10月18日,他和一间10多平米的切面店紧紧捆绑。在这段迄今为止还不到1年的故事里,贯穿了与梦想有关的奋斗、追求极致的执拗,以及始终不变的人心温暖。

“不睡觉,也不能瞎来”

工作日的午后走进隐没在街角的长寿路V6菜场,稀有人声,三个月前夹带着热浪和喧腾的“逸禾逸麦”切面店安静地伫立在走廊尽头。带着黑框眼镜的黄毅站在柜台后,身上不再有一层细细白白的面粉裹着。我抬头向柜台上方的价目表看去,饺子皮、馄饨皮、鲜切面、酒酿,每个类别下面都挂着三四个品种,价格用另一种颜色标注,琳琅满目中带着简洁清晰。

“今天我能买到什么面?”探店之前我就做好了空手而归的心理建设——加入微信大群,排个取货号码等上一个月。“今天什么面都有。”黄毅的回答倒是让我大吃一惊。“产量上去了,店里备货足。”他淡淡一笑,脸上很难看出近一年来的起起伏伏。

6月中旬,黄毅的店意外走红,大批顾客被“直接喝汤”“面中‘爱马仕’”等字眼吸引,从上海各个角落乃至外地城市蜂拥而至。前店后工坊,全靠黄毅一个人撑。每天机器和人都干到极限,能做出三四百斤的面,但在近乎雪崩似的订单面前,这点产量只能满足排在最前面的一小撮。更让人焦虑的是,到了明天,这些订单不是走向消化积压,而是新一轮的暴增。“几千斤的订单,这些都要靠我的双手做出来。别说每天睡4个小时,就是不睡觉,这些订单也做不出来。”黄毅烦恼产能跟不上,“又不能瞎来”。他每晚睡在店里,睁眼即开工,连着好几天想走出菜场看一眼太阳也做不到。

即便手脚不停,小店外面还是排上了长龙。脾气急的爷叔在外头骂人,买熟了的老顾客就带上手套,自己动手盘面、装盒、过称、付钱。回忆起这些细节,黄毅的脸上浮现淡淡的笑容,“他们看我实在忙不过来,也想帮帮我吧。”

那段时间,黄毅日夜开工,还要见缝插针组团购大群、做微信客服、对接物流……紧绷的状态直到陆续招来了三位员工,他才得以松出一口气。

“我只考虑产品好不好”

2021年10月18日小店开张之初,黄毅的切面和普通菜场切面并无二致,4元一斤,每天卖个百八十斤,养一段时间,周围居民社区就会聚拢一批回头客。但黄毅的前一段叙事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普通“卖面翁”。

黄毅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毕业于上海名校,供职于全球知名快消品类外企,从业务员起步,一路打拼到高管,年薪百万,手底下带着一百多人的团队,做着上亿的单子。后来他所在的行业陷入经济危机,高薪高管先被裁员,另有公司给他60万年薪招他入伙,黄毅想想这些钱算下来每个月也就3、4万,自己开个店也能挣出来,当了老板还做主了人生。

就这样,黄毅找到一家重庆切面店付了2000块钱学回了技术。小店开起来了,黄毅看着店里放着化学添加剂的瓶瓶罐罐发愁:中国人吃面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没听说要加那么多化学品啊。“我能不能摆脱这些瓶瓶罐罐,做出口感不输、甚至更好的面条?”念头一起,手脑开动。设计配方、调整配比,面粉一袋接一袋地填进制面机里测试,“每天就在店里不停地试,口感口味,有一点不对劲就重来。”试验用的面粉报废了快一千斤,黄毅始终和自己较着劲,每一次的调整都让他觉得离“完美”更接近了一点。

3个月后,升级版“冷冻”切面制成,市场却不买账了。零下24度保存、煮面水可以直接喝、每斤售价超过10元……一系列的“标签”让老上海们“看不懂”。“整整一个月,几乎就没有卖出去过。”市场的回应是冷淡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回应,但黄毅并不打算“退回去”。“卖不卖得掉是市场的事情,我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只考虑这个产品好不好,有没有意义去做。”接下来的日子黄毅仍然安心做着面,以前的老顾客们偶有来看看的,他就讲讲面,“带一盒回去试试。”

乐于接纳新生事物的上海,很快给了这款“冷冻面”跳跃的支点——试过之后的顾客们成了回头客,口口相传,来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奔着“新鲜”来,有人追着“技术”看,还有网络博主来拍短视频……总之,“逸麦逸禾”火了!

温暖的人支棱起一家温暖的店

周一店休,从闵行换了几趟地铁特地过来买面的高小姐扑了空。第二天,她又来了。切面、馄饨皮、酒酿,高小姐几乎把菜单“撸”了一遍。黄毅担心她拿不动,让留个地址回头做好保温措施叫快递送上门。等着打包的功夫,两人又聊起了酒酿做法和原料挑选。

和“懂经”的顾客“切磋”手艺,是黄毅忙碌的一天中相对轻松惬意的时光。有时候客人的问题又多又怪:“糖尿病人适合哪种面?”“有北方挑剔嘴吃的面吗?”……还有不少冲着他“名头”、但对“冷冻面”一知半解的顾客,黄毅会走到店外和他们聊上几句。“我始终相信人和人之间是有温度的。我做的面就是对顾客的心意。”黄毅希望把这份心意做到极致,“那就是更温暖的生意。”

温暖的人,做着“温暖的生意”,支棱起一家温暖的店。小店的员工除了正常薪金社保外,还享有黄毅为他们“标配”的百万商业保险,“工坊里有高温设备、有利齿制面机,这么危险的工作一定要让员工有所保障。”黄毅在小店附近租了套房子,“我住哪里,员工就住哪里。”给员工体面的待遇、让他们有尊严地工作,是黄毅对这家店的基本态度。

店里有了帮手,黄毅也有了自己的小计划。很久没有离开城市的他,有了出游寻找美食的计划。多年来,黄毅习惯每往一地,住上一段,汇入当地人,走近他们的日常食物,在一日三餐中体验他们的美好。这一次,他打算去杭州周边寻觅“江南传说中的酒酿”,带回手艺,让更多隐藏在人间的美食发光发亮。

新民晚报记者 梅璎迪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