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新民艺评|代代相传的上海民风,就藏在沪语小说《弄堂》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钱乃荣     编辑:李元春     2022-10-18 15:20 | |


  新近出版的沪语小说《弄堂》,以“我手写我口”,自然流露出上海方言的“神韵"。

‍‍

      胡宝谈的《弄堂》是近来第一部完全用上海方言写成的23万1千字小说,这本书用上海话展现了上海弄堂日常生活中丰富的世态人情,字里行间传达出江南上海的地域风貌。今年,出版了大量沪语读物的上海大学出版社重新推出这部又经精心修改的上海方言小说,并聘请了牛美华、陈全娣、张黎明等80位优秀的上海话朗读者,在沪语专家丁迪蒙的指导下分别对全书各节进行了上海话朗读,用二维码方式载入书中,更使全书有声有色。

      胡宝谈是80后,他观察生活十分细腻,描写深入,弄堂居民的众生相,那些代代相传的、颇有魅力的世俗民风,就藏在上海弄堂里的上海言话的深处,两者结合写出来说出来,特别有味道特别亲切特别真实。

图说:胡宝谈

      作者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最亲民的母语方言词语,真正的“我手写我口”,没有使自己的母语乡情在脑子里过滤过翻译过,上海方言的“神韵”“神味”也就得到了自然流露,书中上海人的生活面貌,这座大城市的精神气质,通过上海话着着实实又活龙活现地描绘出来了。

      本书中的对话,展现生活相当生动,情节也就跟着飞扬起来,生活趣味也就这样娓娓道来。一到上海话中深层次的谚语俗语连续涌出时,人物形象便特别有光彩,事件也越生活化,就越能表现出市民的原生态和鲜活的生活,幽默而有趣味。每个人的形象个性化了,性格也立体化了。这就是善于运用活在民间的上海方言所表现的魅力。

      更加值得称赞的是,这本小说是用相当规范的上海话用字,而且在小说各节后对较难理解的词语还做了正确的注释。这样使得对上海方言用字较生疏的读者便于通读,也让新上海人更方便学讲上海话。在上海话的“正字”方面,本书在用字准确上也下了很深的工夫,也开了一个好头,提供了可为后来者在文学文本中使用上海方言词汇的样本和写作经验。

      久违了,站在平民的视角,贴近平民的生活,努力用平民的口气写出来的文章。先驱者当年的启蒙,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还看到有80后的青年依然在实践中。阅读沪语的文字需慢慢习惯。但是凡事总有开头,这本书创新的意义和榜样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钱乃荣)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