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她论坛”里的她、他和我们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编辑:易蓉     2022-11-04 11:03 | |

图说:女性是昨夜“她论坛”当仁不让的主角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下同)

这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第二次设立“女性专场”了。

从台上看下,就座的嘉宾大多是女科技工作者,男性的数量屈指可数。平时“忙到飞起”、大多素颜朝天的她们在昨夜还是化了个淡妆,聚光灯下散发出别样的美。

“科研人员女性占比仅有33%”“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里面只有4%颁给了女性”……数据有些刺眼,却也是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再一次举办“她论坛”的原因——科技的进步需要进入更加平等、包容、多元和可持续的轨道。

显然,女科学家们对这个话题有太多想说的话。原定20时开始、持续3个小时的论坛,一直到今天零时还在继续。夜幕低垂,走出会场的她们还意犹未尽,兴奋地畅想她和我们的未来。

图说:线上和线下嘉宾共话女性才华和对科技进步的贡献

为她竖起大拇指

昨夜,上台演讲的好几位女科学家都提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中国天文界的泰斗级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

记忆被拉回到一年前,滴水湖畔,当时已95岁高龄的叶先生全程用英语演讲,她鼓励女性要努力去打破天花板:“对于女性来说,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机会……你要展示你的能力,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得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在有些人的刻板印象中,女性温柔、细致,也更容易受到家庭和孩子的牵绊——这往往会成为女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劣势。但事实上,有许多像叶叔华一样的女性突破藩篱,让世界看到了女科学家的能力与魅力。

图说:与会嘉宾会前合影

近期,中国的航天事业频上热搜。33岁的“金手指”刘巾杰火了,她接连按下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点火按钮,她说“我特别爱哭,但很难被打倒”“我不坚强,但很坚韧”。在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看来,这正是新时代科技女性的真实写照和独特魅力: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突破自我。

中科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的分享,从两张照片说起。1911年的首届索尔维会议,出席的女科学家只有一位:居里夫人;2017年,第27届索尔维会议上,女性的比例来到了16%。“女性在自然科学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这一步走了一百多年。”她说,“我自己也是女性,我也带了一支团队,女生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她们做得和男生一样好!”

请他多些尊重

连续两年参与她论坛的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获得者琳妮·马奎特带了一组对6000名科学家有意思的研究数据:对“女性不适合做科研”的看法,11%的男性同意,66%的男性表示不同意,剩余不发表意见;女性之中7%表示同意,8%不发表意见,85%不同意。而对于“男性的成功是用事业来衡量,女性的成功是用家庭衡量”的观点,男性21%同意,58%不同意;女性10%同意,82%不同意。“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事业上,偏见还是存在,比如说认为女性在家里应该做更多家务。”琳妮·马奎特指出。

“走进论坛会场的时候,我心里在想,会不会有个‘他论坛’呢?”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在圆桌讨论时的调侃,让在场的女科技工作者会心一笑。

图说:出席她论坛的三位女院士:陈赛娟(左二)、黄荷凤(右二)和朱美芳(右一)

“火力”很快集中到了论坛“唯二”的男科学家,2018年菲尔兹奖得主阿莱西奥·菲加利身上。“我们意识到,在大学中,女性在理工科的流失可能会发展成社会的问题。”担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的他说道,“我们越来越鼓励女性学生进入理工科领域。”

菲加利认为,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领域,应该为女性提供更稳定的环境,以支持她们能长时间致力于领域内的科研。“在美国,社会上也有这样的观念,女性不适合理工科的研究。”教授驳斥说,“要鼓励姑娘们对STEM相关的学科感兴趣,告诉她们这个领域能学到什么,对她们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话题不可避免地进入男性在家庭中该承担什么。“除了生产,男性必须在家庭里担起相应的责任。”菲加利严肃地说,在他看来,产假对女性在学术界的进一步发展就不是个公平的现象,男性也应该得到产假,有更多的时间来履行家庭义务。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在场女性的认同。黄荷凤指出,过去过分强调了女性在家庭的责任,而家庭责任对男女应该是一样的,社会文明该向这一点靠拢。

期待举办“我们”论坛

有趣的灵魂、坚定的发言,女性科学家们将自己完美展现在公众面前。她们也用精彩的人生为后来者打了个样,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现场另一位男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张亮有个愿望,在科研领域的性别不再是话题后,“她论坛”能升级为“我们”论坛,女性和男性科学家坐在一起,讨论更纯粹的科学问题。

她论坛上,由中科院情报中心和爱思唯尔联合撰写的《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全球首发。这是首部以性别视角研究中国科研生态、多维度分析和展现中国女性参与度、贡献度和影响力的报告。

图说:《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全球首发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科研队伍中,一项由爱思唯尔开展的全球科研人员性别调研显示,女研究员的占比已经从20年前的29%上升到40%左右。目前,在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女性项目课题负责人约有6000人,女性项目骨干比例占到27%。不过,女性在科技领域中虽然还存在总体数量不足、顶尖女科学家稀缺等问题。

中国科协通过本次她论坛发出倡议:树立榜样力量,鼓舞年轻她群体;激发创新力量,支撑可持续发展;汇聚信任力量,推动开放合作。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也呼吁,女性要不断努力,在平衡家庭和社会、工作的基础上更充分发挥女性的作用。

“上海是一座十分尊重女性,对女性十分友好又很适合女性生活的城市。在此,我发出诚挚邀请:我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的女科学家们多来上海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共同为科技造福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