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题画诗的切肤之痛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林明杰     编辑:吴旭颖     2022-11-13 20:13 | |


早上醒来,感到凉意了,莫名其妙想起了唐伯虎一首题画诗: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传说中的唐伯虎风流倜傥,现实中的唐伯虎命运多舛。他才艺卓绝,年少成名。赴京赶考也轰动一时,下榻处求诗求画者络绎不绝。由是遭人嫉恨,在莫须有的科场舞弊案中被构陷,险些丢了性命。从此人生转向,跌落尘埃,连续弦的妻子也离他而去,饱受人间世态炎凉。可以说这首题画诗有切肤之痛。

这诗题于《秋风纨扇图》。有切肤之痛的画果然是不一样的——画中执扇美人,独立风中,纤弱凄婉。看一眼后,悲凉之意,至今难忘。《秋风纨扇图》藏于上海博物馆,不知何时能再次拿出来展了。

图说:《秋风纨扇图》 资料图(下同)

古代画家在自己的画上题诗,大多题的是自己写的诗。诗无才情,题在画上,是要被人笑话的。哪像现在那些以“传统”自诩的画家,在自己的画上题的都是古人的诗,貌似风雅,实则无关痛痒。

当然,古人题画诗虽多出自己手,但大多也是无关痛痒的流水诗,不会每首都有“切肤之痛”,否则也受不了。也正因为此,那些有痛点的题画诗就更令人感怀难忘。

“扬州八怪”中大众知名度最高的,当数郑板桥。我也不明白这个只会画几根竹子的,凭什么成了“八怪”中最著名者。不过,他有一首痛他人之痛的题画诗,脍炙人口,足以令他青史留名了。当时他在山东潍县当知县: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画诗中让我感到最痛的,莫过于南宋末年画家郑思肖所题《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是亡国之痛。

郑思肖的名字也饱含了亡国之痛。“肖”乃繁体字“趙”的组成部分,宋亡后,他改此名以示绝不事元之意。

郑思肖的画流传下来很少,菊已不可见,兰尚可见一二。他画的墨兰,在美术史上非常独特。他从不画兰花的根和土。孤零零悬在空中的兰花,岂不是已失去国土的人儿……

郑思肖临终前,嘱咐朋友在自己的牌位上这么写: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

今天,画国画的,不在画上题诗,好像就不够传统似的。其实在画上题诗,大致始于宋代。在这之前的中国人画画都不题诗,连签个名都要尽可能小,甚至藏在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唯恐破坏了画面。在画上题诗,当年它也曾是非常大胆的创新。第一位在一幅完整的画上面题写一首诗的画家,是需要一些挨骂的勇气的。如果你难以理解,不妨设想一下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上题写一首诗吧。

当我们依着传统的样儿画画时,不要忘了这传统本来是有血性的,是会痛的。(林明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