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刘晦之与小校经阁藏书楼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琦华     作者:沈琦华     编辑:蔡瑾     2023-01-09 11:06 | |

刘晦之,名体智,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著名收藏家,以甲骨片和青铜器为大宗,兼及书画瓷器、秦汉玺印、汉魏名碑、明清精墨、古砚鼻烟壶等。刘晦之的藏书楼小校经阁坐落于新闸路1321号,是目前上海仅存的近代传统式私人藏书楼旧址。

图说:小校经阁藏书楼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摄

甲骨片收藏大家

刘晦之1879年出生,父亲是著名的淮军将领、后任四川总督的刘秉璋。刘晦之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刘秉璋是李鸿章的至交,两家又是姻亲,故刘晦之从小就得以进入天津李鸿章的家塾,与李家诸子弟一起读书,因此中西文俱佳。

刘晦之一开始从事的是银行业,曾任晚清户部郎中、大清银行安徽总办等职,1919年出任中实银行上海分行经理,1932年担任总经理。后因金融政策与国民党财政部部长宋子文有隙,逼迫之下,刘晦之于1935年辞去总经理职务,再也无意于官场,转而埋头于文字音韵与文物考古的爱好中,并最终成为中国甲骨片收藏大家。

据记载,刘晦之的文物收藏非常丰富,以甲骨文、青铜器、古钱币及善本古籍为主,兼及书画瓷器、秦汉玺印、汉魏名碑、名人名砚等等。刘晦之收藏的钟鼎多达六七千件,被誉为“民国以来收藏青铜器最多的人”。他还收集了20多万卷古籍,以明代版本、地方志和碑帖拓本等形成特色。在他的收藏当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记载甲骨文的甲骨片。据文物部门统计,现存我国大陆的甲骨片总共9万多片,分布在95个机关单位和44位私人收藏家手里,而刘晦之在抗日战争前收藏的甲骨片就超过了2.8万片,占了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是私人收藏甲骨片最多的。

藏品悉数捐献

由于住宅里实在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藏品,刘晦之只好专门造了一幢两层的藏书楼,外形是典型的中国式八角小楼,取名小校经阁。小校经阁二层砖木结构的八角楼飞檐式楼台,墙面装饰花纹类似中国古代窗花并有如意形花纹,房顶由琉璃瓦铺就,每只屋角上饰以各种吉祥小动物,底层屋檐起翘,下有斗拱。

小校经阁的藏书达10万册之巨,以明清精刻为主,亦不乏宋元古本。至1949年时,尚有宋版9部、各地方志1000余部,善本达1928册。这些书籍分装在500只特制的书箱里,打开书箱箱盖,上面罩了一层细细的铁丝网,这是为防老鼠钻进去而特制的。其中,刘晦之为把《四库全书》依目统统收齐,收不齐就借来抄录副本,并将所收书的原刻本,统统恢复旧貌,因此在小校经阁里,长年雇着十几名抄书、校书的工匠,书山书海,忙个不停。

刘晦之极其爱国,1949年后,他把自己的藏品大部分都捐给了国家。1953年,刘晦之把收藏的甲骨片悉数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由当时的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接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其又重新墨拓了一遍,拓本题名《善斋所藏甲骨拓本》。同时,他在1951年和1952年又分别把6.7万册图书、22札地图、282种436册碑帖、24册金文拓本,以及87件秦汉兵器等捐给了上海市文管会。这些藏品后来大多由上海市文管会转交上海博物馆保存。为此,陈毅市长曾颁发嘉奖令,表彰他的爱国精神。

1962年,刘晦之因病去世,去世之前他已把所有藏品捐献,身后不留一丝一毫,这在收藏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