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上海两会 > 正文

明月谈|上海闲话不能颠三倒四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沈月明     编辑:赵菊玲     2023-01-12 13:20 | |

图源:东方IC

沈月明/文

本次上海两会,杨昕巍代表提出:希望上海全市地铁站加报上海话站名,推动保护上海方言。这当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建议。但对于上海方言的糟糕趋势而言,这只能起到一点象征性的效果。

我印象中代表委员呼吁保护上海方言至少也有20年了,我们也看到一些对应措施,比如部分公交车报上海站名,但情况显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目前的趋势是使用人口持续减少,而且越来越“普通话化”和“别字化”。

吴方言学者褚半农写过一篇文章《上海方言现状及思考——兼论沪语传承中的媒体责任》,对当下沪语传播的种种怪现状提出批评。

就说公交车报上海话站名,本来是好事,要是报的就是错的,就变成错误示范了。比如闵行的顾戴路,公交车报“顾da路”,但这个“戴”指的是“戴家塘”这个地方,所以应该按姓氏念,那就是“顾dai路”。另外“宜(ni)山路”读成“yi山路”,“蒲(bu)汇塘路”读成“pu汇塘路”,不一而足。

现实生活中的“洋泾浜”上海话那就更多了。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的上海话和父辈已经有很大差异。首先是语音语调的变化。比如我(wo),念成吾,金融(yong)念成金融(rong)等等。然后就是大量引入普通话词汇。比如“天交关冷”,直接用上海语音念“天真冷”“天太冷了”。“冷陌生冲过来一部脚踏车”直接讲成“突然冲过来一辆自行车”。沪语特有的词汇及韵味荡然无存。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讲上海话的语境越来越少了。曾经有一个“段子”:上海现在是内环内讲英语,中环内讲普通话,中环外讲上海话,虽然夸张但并不好笑。大部分工作和商务场合,上海话让位于普通话可以理解,甚至是应该的。但现在在社交场合、家庭场合,上海话讲着讲着就变普通话了,哪怕是一堆上海人,一个原生的上海家庭。

上海话文字传播中还有一个毛病是胡乱听音造字。很多上海话是有确切的本字的,流传有序。比如弹街路,现在有写弹格路、弹硌路,甚至蛋格路的。弹街路上海“特别市”文件里就是这么写的,而且每个字都有其含义。褚半农很想不通 ,为啥自媒体甚至一些正规出版物,“做啥”写成“组撒”,“暖热”非要写成“暖捏”。“上海宁”“切饭”“米道”“旁友”“阔以”,这些刻意想体现上海语音的写法,到底该如何规范,值得探讨。弄得不好,可能导致方言的混乱。

当然语言从来是变动不居的,会受到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但我们不能眼看着一种历史悠久、极富内涵的方言变得越来越乏味、越来越平庸,甚至越来越颠三倒四。遗憾的是,现在抓起确实有点晚了。比如你想找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沪语老师难上加难。但如果我们因此而无所作为,未来将会更加遗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