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黄葆戉新闸路旧居的秘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琦华     作者:沈琦华     编辑:蔡瑾     2023-01-17 20:51 | |

黄葆戉,字霭农,别号青山农,斋名蔗香馆、破钵龛、永春堂等,福建长乐人,精隶书、篆刻,亦工绘画。黄葆戉旧居位于新闸路慈孝邨内,如今已经挂牌为静安区不可移动文物。

图说:慈孝邨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摄

曾是“海上三老”

黄葆戉的父亲黄霁亭于清代咸丰年间任闽浙督右参将,曾参与甲申马江抗法之战,诰封武显将军。黄葆戉在家中排行第十,幼年生活优裕,然而八岁丧父后家道中落。他秉承母亲教诲,刻苦攻读,研习文字与训诂之学。他爱吟诗作词,亦嗜好金石书画。黄葆戉早年就读于全闽师范学堂,后毕业于上海法政学堂。法政学堂毕业后,他遍游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历代艺术珍品,精心治学,专致书画篆刻,终成一代名家。黄葆戉的书、画、诗、印四艺俱精,尤擅隶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辛亥革命后,黄葆戉回到故乡,曾任福建省立图书馆馆长,福建甲种商业学校教员、监学等。上世纪20年代赴沪,继黄宾虹、吴待秋后,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二十余载,主持历代及近世书画名作出版工作。其间,他还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主任、上海大学书画系教授等职,广栽桃李。1949年后,年已古稀的黄葆戉仍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黄葆戉博览纵观,是海上鉴赏名家之一,与王福厂、马公愚齐名,号称“海上三老”。

沪上旧居有故事

新闸路慈孝邨的入口过街楼上刻有弄名“慈孝邨”以及上款“民国二十五年九月”,均为黄葆戉亲笔题写,黄葆戉于房屋落成后即便居住于此,直至逝世。

黄葆戉旧居为一幢新式里弄公寓,砖混结构假三层,木门钢窗,双坡屋顶,屋前有矩形的天井,室内为木扶梯。“慈孝邨”弄堂口左上角放着一个“黄葆戉旧居”的铜牌,上面有对黄葆戉的简单介绍。“慈孝邨”的题字曾是“破四旧”的对象。幸运的是,这块石头做的匾额没有被砸掉,而是被水泥给完全覆盖住了。直到2005年,黄葆戉儿媳找到静安区有关单位,告知“慈孝邨”有这样一块历史悠久的匾额,近四十年一直被水泥覆盖的匾额才恢复了它的原貌。

黄葆戉旧居还有一处秘密,它的三层阁楼曾是当时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黄葆戉的孙女黄一晴说,慈孝邨的房子都是二层楼的,唯独黄葆戉家有三楼,而且在马路上还看不到。黄一晴的表姑妈蒋秀琳1941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住在新闸路1312号的亭子间。抗战结束后,姑妈蒋秀琳和姑父程志亮仍把黄葆戉家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点。为了让活动更顺利进行,征得上级领导的同意,地下党出经费在黄葆戉家二楼的基础上搭建了三层楼。一来,地下党的活动可以利用黄葆戉的名人效应得到掩护;二来,三楼附近都是邻居家的屋顶,如果发现特务或军警,可以及时从屋顶撤离。于是,黄葆戉家的三层楼,在慈孝邨独一无二,也成为当时地下党革命活动的纪念物。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