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郎静山留恋的“正蕃小筑”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琦华     作者:沈琦华     编辑:蔡瑾     2023-02-20 14:33 | |

郎静山,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了“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独树一帜。他在上海居住过很长时间,曾在高安路69弄和永嘉路396弄进行摄影创作。

图说:永嘉路396弄 8号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摄

高安路住宅有暗房

郎静山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12岁入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1912年,郎静山进入《申报》,是中国第一代摄影记者。

抗战之前,郎静山住在高恩路娄浦弄16号,也就是现在的高安路69弄的一幢四层楼房。当时的居住环境非常舒适,一楼是客厅和饭厅,有一张很大的雕花兽脚圆台子;二楼有两个大房间,一间是郎静山单住,里面有一张大书桌和一张单人床,有一边是暗房冲印台。据说,二楼的家具都是郎静山亲自设计的,包括自带镜子的大衣橱和铁架三角桌。郎静山的女儿郎毓文曾经回忆说,“我听大哥说过,在上海的时候,父亲每天晚上边听交响乐,边在暗房冲洗,每天都弄得很晚。他的暗房里什么道具都有,有特地制作的干燥花、枯枝、小竹条、蚊子尸体、棉花等等。”

搭建的摄影工作室

抗日战争时期,郎静山经常往来于上海、重庆、昆明、成都等地,进行报道工作,并继续从事“集锦摄影”的创作。1945年抗战胜利,郎静山从重庆返沪,住在西爱成斯路,即现在的永嘉路396弄“正蕃小筑” 8号。当时,郎静山一家住在底层,共有两间房间和一间亭子间,面积近70平方米。他还在南面的小花园东侧搭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木屋,放置了写字台和一张小床,另外半间作暗室,这里是他的主要工作室。此外,他还在一二楼之间搭了一间阁楼,供孩子居住。直到1949年离开上海,郎静山一直居住在“正蕃小筑”内。

“正蕃小筑”建于1941年,由业主陈止蕃建造,故取名“止蕃小筑”,后又称作“正蕃小筑”。郎静山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最让他留恋的就是“正蕃小筑”。1991年,离沪42年的郎静山再次回到上海,这位百岁老人还专门到 “正蕃小筑”的旧居转了转。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