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鸿爪屐痕——我与出版》为你展现“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小说界文库”背后的那个人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赵玥     2023-02-20 18:42 | |


“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小说界文库”“文艺探索书系”这些影响深远的优秀图书背后的策划者——江曾培新著《鸿爪屐痕——我与出版》一书,近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江曾培在长达50多年的出版生涯中,策划推出《重放的鲜花》《思辨随笔》《汽车城》等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书籍,在中国当代的文学出版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个出版家、评论家,《鸿爪屐痕——我与出版》已是江曾培的第44本专著。其中有着作者对出版是什么、如何做出版、做好出版人等一系列出版理念的思索。2010年初,作者在公开回答有关部门提出的“出版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说:“出版是文化的选择,是深度文化的传播和积累。”这一回答为业内外报刊选发,并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图说:江曾培肖像(郑辛遥画)

江曾培总结的“多层次、高质量”等内容的“编辑工作的三十字诀”,受到业界重视,广为传播。时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称其“句句都有极为丰富的内涵,都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都有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成就作为印证”。

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作家孙颙说:“老江写的是‘信史’,写得非常细致、客观。这样的史料,对我们年轻编辑和读者会有非常好的帮助。书中写到的一件件生动的事例,唤醒了我们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激情记忆。”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长胡国强认为:“《鸿爪屐痕——我与出版》对新时期上海出版史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说:“江老师在书中客观、仔细地为我们记录和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版面貌,它呈现出的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这一时期的文化史和社会史,极富研究价值。”

上海的出版曾经占据中国出版的半壁江山,江曾培认为,韬奋精神有着丰厚的内涵,我们要有创新精神,要有“战而不屈”的精神。出版人本质上是文化人,而不是商人,要注意出版的经济效益,更要钟情出版的文化价值。

江曾培作为“新中国六十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有着老一辈出版人的担当与胸怀,《鸿爪屐痕——我与出版》实中有虚,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被视为一部“一个人”的出版史、文化史,对新时期打造上海文化品牌、重铸上海出版的辉煌,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