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财经 > 正文

集聚创新主体,推高创新浓度,“大虹桥”这样打造硬核“科创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钰芸     作者:张钰芸     编辑:杨喻     2023-03-02 17:29 | |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鲍炳章在会上表示,商务区将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门类,加快集聚市场化创新主体,增强市场化科技创新力量的策源能力。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创新浓度高,产业基础好,集聚了大量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域部分范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7家,占全市的比重达56.6%。另据不完全统计,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已集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超1.4万家,占比17.5%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4倍,涌现出以爱奇艺、万生华态、广联达等为代表的一批数字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集聚了信达生物、云南白药、康宁杰瑞等为代表的集研发、临床、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创新药产业集群,数字内容分发、知识产权交易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初具雏形,显示出强劲科技创新区域优势和市场化集群特点。

鲍炳章表示,作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商务区将通过持续提升核心功能,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和总部类研发中心集聚优势,推动“总部”与“基地”协同、研发与转化衔接、平台与企业联动,提升企业总部研发和创新策源功能,形成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赋能长三角区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从国内外先进经验看,科技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商务区将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门类,加快集聚市场化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市场化科技创新力量的策源能力。”他表示,商务区将搭建更高质量合作平台,推动打造国际人才港、技术交易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球数字贸易港等重要载体平台,扩大进博会和虹桥经济论坛溢出效应,持续推动政策创新,提供更为便利的创新生态、创新服务、创新要素等配套支撑,通过链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更好地把人流、物流、商流的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加快业务创新,助推商务区高质量发展。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