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展现新时代女性力量,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今日上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沈毓烨     2023-03-08 10:19 | |

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于今日“3.8国际妇女节”全国公映,该片以敦煌研究院荣誉院长樊锦诗为原型,由滕俊杰导演,茅善玉领衔主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樊锦诗先生50多年的敦煌守望历程。一位是守护敦煌无悔奉献一生的“敦煌女儿”,一位是在方寸舞台谱写时代声音的“上海女儿”,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展现了两位女性一生的坚守。时值国际妇女节,沪剧电影《敦煌女儿》用光影艺术向我们展现了新时代坚韧、自信、阳光的女性力量。

电影的主角“敦煌女儿”樊锦诗长在上海,学在北大,却扎根敦煌半个多世纪。影片中,为了守护莫高窟,樊锦诗住土房、吃杂粮,忍受水土不服的不适,克服缺水断电、交通不便的困难。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从风信年华到耄耋之年,她用一生谱写了一位普通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伟大。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北大历史系高才生,樊锦诗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责任、信仰、追求、坚毅和倔强。影片中,饰演樊锦诗的是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作为沪剧艺术的领军人物,如何让沪剧走出上海、走向全国,用沪剧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她所惦记、思考的问题。樊锦诗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她。为了让《敦煌女儿》更好地呈现,她带着团队,修改了十几次剧本,多次深入敦煌采风,与樊锦诗密切交流。从动心起念到最终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舞台剧《敦煌女儿》经过了数十年的打磨。而后在此基础上,茅善玉带领团队又用了两年时间精心地将其改编成电影。她把“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同行”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坚持不懈。樊锦诗和茅善玉虽在不同城市、不同领域,但同样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巾帼力量。

沪剧电影《敦煌女儿》聚焦新时代的女性,讴歌民族英雄,是上海沪剧院一次大胆的创新。以往的沪剧作品以写实见长,贴近生活描绘家长里短,《敦煌女儿》则着重描绘家国情怀,着力刻画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同样,这部作品也体现了沪剧人立足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精神,展现了艺术创作需要扎根现实的真谛。 (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