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丨“依我原本”, 诠释古典中的现代——观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巡演有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郑荣健     编辑:陆玮鑫     2023-03-18 12:28 | |

汤显祖曾言:“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人们习惯于用汤显祖“情至论”及其付诸于剧情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来满足期待和构建潜意识,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进入第四层、第五层梦境的人,夫荣妻贵,功德圆满,不愿醒来……这当然不是汤显祖的本意,他对《牡丹亭》的演出其实是有所坚持的,即“依我原本”“不可增减一二字”。

遗憾的是,在长达400多年的《牡丹亭》演出史中,不单事涉历史的关目多被删节、合并,如臧懋循、冯梦龙等改本,《虏谍》《缮备》《淮警》诸出均已不见,而到了折子戏里,更是几乎只留下爱情主线了;甚至,全本的结构情节也遭到不少批评,觉得它头绪纷繁、情节荒唐。一些删节缩编或是为了适应观众欣赏和舞台搬演,但不得不说,虽然爱情主线极好地反映出了“情”对“理”的反抗,在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商业文化兴起之际,很好地张扬了人性的光芒,却不能完整地透析出汤显祖处在明代中晚期社会历史情境中的时代困惑,而这历史情境跟南宋遥相呼应,尤其令人警醒。

感兴趣的观众一定会注意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梦”多得俨然已成为现象。诗文且不必说,单论小说,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便多不胜举,明清以降尤盛。除了“临川四梦”,最有名的自然非《红楼梦》莫属。这一现象有非常复杂的原因,而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是:过早成熟的儒家文化及其礼乐制度、道德伦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社会生活浸染中,逐渐将整个社会打造成了一个男女尊卑长幼秩序严整的大壳子。士农工商等级森严,婚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前途是文章科场,超出这个秩序的任何僭越,往往只能通过“梦”来实现。到了明朝中晚期,各种内忧外患及社会问题纷至沓来,“梦”就已不仅仅是一种“实现”,更大程度上反而折射出一种面对封闭环境的迷茫与困惑。历史学者卜正民给他研究明代商业与文化的专著直接命名为《纵乐的困惑》,就是例证之一。在这个意义上,《牡丹亭》寻无觅处不得已的大团圆结尾,反而有了深刻的社会学内涵和笼罩四野的社会历史悲剧性。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基础素材源出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中间杜丽娘因梦而病、因病而亡等情节基本跟《牡丹亭》无异,但到了《牡丹亭》,原本丽娘、兴文姐弟变成了丽娘、春香主仆,教习具体化为陈最良,又附增了花神、石道姑、胡判官以及李全夫妇等人物,展开了冥判情节。特别重要的是,柳梦梅由最初的新府尹公子变成了落魄的名门之后,杜宝赴任也由简单的官员换岗被赋予了宋金对峙的历史内容。这说明什么呢?用陈最良的话说:“兴者,起也。”可能“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传奇爱情确实打动了汤显祖,使他进一步阐发了“情至论”,但他一定是心中别有块垒,在追索慕色而亡的深刻社会原因。在人性本能和强烈愿望之下,整个封建社会“大壳子”终于暴露出了摇摇欲坠的本相。可汤显祖自身也在这个“大壳子”里,柳梦梅、杜丽娘最终不免回到窠臼,虽然为官清正但并无多少才能的杜宝不过是“世无英雄,致使竖子成名”,那么汤显祖的迷茫和困惑谁人知晓呢?

这就使得全本《牡丹亭》的演出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经典批判与个性价值不可避免带有年代感,而时至今日我们的接受也难免会产生一丝狐疑,即:在现代社会里变得愈加脆弱的爱情,还担得起高举人性旗帜的重任吗?是的,除了古典审美的情感认同,我们似乎需要在不断搬演的《牡丹亭》中找到更多具有现代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必须透过爱情主线去捕捉其依存的社会历史情境,或者说是汤显祖所架构的梦境——不仅仅是杜丽娘、柳梦梅的梦,还有陈最良、石道姑、杜宝、李全、苗舜宾的梦。在我看来,“梦”这个概念不仅包容了“情”,也包罗了人生命运的酸甜苦辣和社会生活的万千镜像,因此格局上、境界上要远远高于“情”。

上昆版全本《牡丹亭》对于廓清误读和还原《牡丹亭》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原因就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会造成一种经典重认的溢出效应,在更大众的接受范围内,促使人们逐渐走出审美舒适区,去全面体会汤显祖所追求的神色意趣。在他所构架的这个“梦”里,所有的框架秩序都是僵化的,而出现的人物却如此鲜活,特别是其中的生活气息,在以往版本里是很少感受到的。

个别版本里将春香处理得很活泼,不惜让她频频插科打诨,固然从人物形象上更讨喜,却并不太符合当时实际,而此次全本演出中守规矩得多。杜宝下乡劝农,这是明代官员的常例,说明他是一名好官,可他并无多少才能,偏要在时局紧张时成为前线将领,多么荒唐可悲?这复原的就是生活。陈最良和苗舜宾在前后剧情中的贯穿,让读书人的困窘处境更加突出,也为后面柳梦梅策论“可战可守而后能和”张目,既避免这个人物沦为偷香窃玉之辈,也较好地反映出南宋朝廷在“战、守、和”问题上的政策犹豫与无能。还有石道姑,她的身份很特别,巫觋医术是她的功能技艺,可由一个生理有残缺的女性去医治慕色生病的另一个女性,除了自身的反讽意味,何尝不是作为明朝子民的汤显祖回望南宋历史时的自况自嘲呢?

上昆版全本《牡丹亭》基本保留了原著全貌,仅对个别曲牌或字词进行了新的调整与适配,整体是比较精到的。生活感的还原和社会内容的丰富,是其相较于其他演出本较为突出的方面。这必然会给二度创作带来新的挑战。让人欣喜的是,整个舞台采取了一种极简写实和浪漫写意相衔相融的方式,在大转台上布置了栏杆、拱桥、台阶,随场景变化而辅以砌末调用,既保证表演中心的空间,也充满诗意地展现出人物生活情境。这或是为了剧情场景,同时也是适配现代演艺空间较为空旷而做出的填补与充实,因此显得既传统又现代。而投屏多媒体的运用,也是虚实兼备,如现实情节时出现青绿山水般的远山春树、亭台楼阁和江景,梦幻情节时又以表现主义油画的方式,呼应渲染人物的情感情绪,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特别是胡维露(饰柳梦梅)和罗晨雪(饰杜丽娘)的表演,对人物心理的拿捏十分到位,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心理情感去捕捉和塑造人物的性格气质,去展现曲牌唱腔中的格调与声色。还有郭毅饰演的陈最良、吴双饰演的胡判官、孙敬华饰演的石道姑、马填钦饰演的李全等,表演都很出彩,让人印象深刻。

上海昆剧团以实力和毅力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创排推出这样一台大戏,让人充满敬意。或许,这只是无数创排实践的普通过程,但此次全本演出一定会在《牡丹亭》演出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不仅因为它本身,还因为它的溢出效应,让我们看到了古典的美和古典生长出的现代性,看到了历史文化纵深里更为丰富立体、鲜活生动的人。(郑荣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