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人生之路》为当下影视剧的文学改编,探寻一条新路径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孙佳音     作者:孙佳音     编辑:沈毓烨     2023-03-28 13:49 | |


1982年,作家路遥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中篇小说《人生》并引起轰动,作品讲述了一位农村青年为改变命运而屡遭挫折的故事。41年后,部分内容取材于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创作完成并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热播,再次引起观众的热议。

探究其因,是这部电视剧蕴含着许多值得当下探讨和解读的话题,比如关于人对命运、理想、现实、爱情的纠结与选择。这些话题在历经岁月洗礼后,它们仍旧保持着被再度探寻的价值。可以说,它为当下影视剧的文学改编,提供了一条新的创作路径。

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前半部,除了改写和增添了高加林被高双星顶替上大学的情节之外,可以说基本上是对原著的忠实还原,仅对原著中已有情节进行了一些细节补充。

在这部分内容中,该剧通过影视化呈现,让观众领略了20世纪80年代陕西农村的风貌,以及世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农民的自然淳朴和相对闭塞贫乏的乡村生活景观。正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孕育出了高加林急于改变命运的强烈冲动。

但现实的无常和残酷,又一次次让他摔倒在泥泞的人生路途上,他既失去了走出农村的出路,又错失了如金子一般的巧珍对他的爱情。这种沉重的压抑、苦闷与挫折感,是原著中最具现实深度的表达,令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和感伤。

在原著故事的结尾处,路遥曾意味深长地写下了“并非结局”四个字。作为文学作品,在一定意义上,遗憾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但也正是这四个字,为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创作,提供了极具创作想象力的空间和续写人物命运的可能性。它所拓展的内容,可以说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的必然归宿。

电视剧《人生之路》中体现出了善良与残酷互映的人性底色。造成高加林命运周折与人生苦难的原因,既有环境和个人的局限,也有人性的自私与功利。村主任高明楼为了儿子的前途,利用权力让儿子顶替了高加林上大学的名额。这种人性的卑劣、制度的漏洞,尽显现实与命运的残酷无常。但是剧中在对人性的刻画中,更多的笔墨是要写出人性深处的善意:“金子一般珍贵”的姑娘刘巧珍、老实忠厚的马栓、诚实本分的高加林父母、历经人生沧桑的德顺大爷……这些终生与泥土为伴的人们在面对人生的磨难时,他们坚忍着,顺从着,理解着,始终以对未来的希冀和诚实劳作化解命运的坎坷。

即使是对做了亏心事的高明楼父子的描写,创作者也写出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良心的煎熬,当他们最终忏悔的那一刻,还是闪现出了应有的人性之光。电视剧《人生之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可以说是该剧的动人之处。(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