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跟妈妈整理旧物,发现父母年轻时的相册。我一下子被爸爸那张身穿军装的照片吸引住了。怎么爸爸穿军装呢?他当过兵吗?是什么兵种?怎么现在不穿了?我把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妈妈。妈妈笑而不答,说这得问你爸爸啊!爸爸看着照片,一改平日的和蔼,神情严肃起来,打开了话匣子……
爸爸讲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尤其那个“争气机”的故事,让我动容。原来即使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岁月里,国防的影子仍无处不在。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垄断了超级计算机。因为我们缺乏这样的设备,所以勘探矿藏等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处理,不仅成本很高,而且信息安全无从保证。197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研制巨型机的重任最终落到国防科技大学的肩上,那正是爸爸的母校。尽管面临着外国的技术封锁,但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依然充满热情地开启了研发之旅。
这些共和国的战士用手中的尺和笔,一笔一笔绘制,一寸一寸丈量。他们把实验室当成没有硝烟的战场,用攻克敌堡的态度来攻关。当年国家不富裕,他们能省一分是一分,珍惜国家的每一分投入,终于在1982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使中国成为继美、日、英、法、德之后第六个能独立制造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自挥笔,命名这台机器为“银河”,而研发团队亲昵地称它为“争气机”,一台给国家争气的机器!
银河计算机的问世,凝聚了无数技术人员的心血,甚至好多人英年早逝。爸爸告诉我,如果走进国防科大计算机系的纪念馆里,就能看到一排排的照片,这都是为研发银河机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英雄。这些舍己为国的年轻人,虽然早已离去,却将“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留在人间,他们是天上最璀璨的明星。也正是在这些“天上的银河人”的注视下,一批批“地上的银河人”,从“争气机”一直做到了最新的“天河”巨型计算机,屡屡排名世界第一。她为国家的地质能源勘探、地震天气预报、生命科学、智慧城市等国计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提供计算支持。
“争气机”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心潮澎湃。我把“争气机”的故事写出来,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永远不再需要“争气机”的那一天!
曾墨遥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