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于四周都有驻军的原川沙县杨园公社灯塔大队。当时,我家东北面驻有空军一个雷达连,东南面有一个岸炮连,西南面有一个高炮连,西北面的黄家湾有一个步兵营。在“重兵”环绕中成长,双拥情在我心中从小就耳濡目染。当时,灯塔大队人家大多住着稻草房,虽说冬暖夏凉,可容易着火,好几次出现险情,都有解放军端着脸盆游过随塘河来救火。农忙时,解放军总帮助我们干活;老百姓生病了也经常找部队卫生员治疗;部队放电影总会通知群众一起看……我就是在这样一片浓郁的“双拥”氛围中长大。初中毕业后我参加了农业生产,同时也是一名基干民兵,解放军帮助我们军训,我最早的射击要领就是解放军教的。
1972年12月16日我参军了,由民变成兵。1973年2月6日,四川甘孜的新龙、道孚、炉霍、甘孜等地发生地震,我所在的148师前去救灾。当时我还在新兵连训练,接到命令后我们火速分兵下连队,领了防寒物品匆忙坐上成都军区后勤部汽车团的汽车出发,赶了四天的路才到达震中,而首要任务就是从废墟中寻找是否还有幸存者。我们来到炉霍县城关公社七湾大队搜寻,后来再帮助受灾群众搭建临时窝棚。记得当我们班帮助一户人家搭建完油毛毡窝棚离开时,64岁的藏族老阿爸饱含热泪,不停地说:“卡祝(感谢)!卡祝!”
之后,我们又去城关公社的加郎大队帮助藏族同胞春耕。5月23日,我们胜利完成抗震救任务凯旋,离开时藏族群众载歌载舞夹道欢送我们。当我们5月25日抵达甘孜州首府康定时,再次受到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我还意外地接到了藏族少女献的鲜花……此时此刻的我心潮澎湃,100多天抗震救灾时的苦与累,血和泪都化为乌有了!蓦然间,一股神圣的双拥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并且从那一刻起沁心入骨了!
我是步兵,每年都要参加一次野营拉练,历时2个月,行程2000里左右。野营拉练也是双拥的重点,每到一处,地方上要做好物资保障工作。说是“野营”,其实我们一般是住在老乡家或当地学校里,这就要求指战员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水缸满,场地净。记得1974年冬天,我们来到四川芦山的兴隆公社驻训,有个12岁的男孩经常到我们那里玩——长相挺好的一个小孩,就是头上生疮流脓水。我问他为啥不去医院治疗,他说:“治不好,没有药,只有用灰黄霉素药膏才能治得好,我们这里没有,只有上海有。”我记住了此事,写信让家里寄了两支去。
1975年夏,部队来到当年红军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的冕宁县搞演习。我们要在密林中搭简易帐篷,于是我去彝族老乡家借砍刀,不料被老乡家的狗咬住小腿不放,疼得我呲牙咧嘴的,但我坚持不动,更没有去打狗。后来是女主人闻声出来喝斥走了狗。事后回忆起来,我当时忍住是对的:假如我发怒打了彝族同胞家的狗,一定会对军民关系和民族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1975年冬,我还被派往驻地崇庆(今崇州市)第一中学为学生们搞军训。军训中我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离别时,同学们依依不舍都哭了,这感人的场景至今回忆起来依旧感到非常温馨。
1976年3月,我退伍了,由军变回了民。退伍后我被任命为灯塔大队的民兵连长,和当地驻军再次密切合作。
后来的岁月里,我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双拥”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家人和身边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双拥”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也是人民军队有别于一切外国军队的特色。
双拥情,情深意长,伴我从少年进入老年;双拥情,情真意切,助我由肤浅走向深沉。
蔡永康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