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国防不仅是抵御外敌的保卫力量,更是我与父亲一起走过的军旅印记。
1985年,20岁的父亲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父亲一身军装,挺拔英武,常常拉着踉踉跄跄的我,形象一直都是那么高大威严。我耳濡目染地崇拜起这位最可爱的人,一颗红色种子在我年幼的心田生根发芽。我的军旅梦因父亲而起,2012年12月,17岁刚上大学的我毅然参军入伍。我接过父亲的钢枪,延续家族的红色基因。军营里,我度过了数不清的训练日和不计其数的半夜吹哨紧急集合;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在风雪中站岗的心酸苦楚、第一次实弹射击的紧张激动、第一次野外徒步行军30公里的疲惫不堪……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会不由得想起父亲也曾经历过这些坎坷,想起他对我的信赖和支持,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便油然而生。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记得,车站离别那天,父亲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那一刻,不仅仅是一位老父亲送别女儿,更是一位老兵送行新兵。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在部队好好干,有空给家里打电话。”两年军旅时光如白驹过隙,退伍复学后的我一直铭记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如今,我已踏上工作岗位,成为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光荣使命,在岗位上续写“退伍不褪色”的新篇章。
历史的车轮总在不停地转动,当日离别的情形依旧萦绕心头,我和父亲的故事一辈子也说不完……家里的光荣牌见证了我与父亲两代人铸就的红色军魂,承载了我与父亲的军旅岁月,印证了革命军人永不褪色的理想信念。
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生逢其时,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共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
王婧璇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