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龚静:毛笔和键盘一个不能少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龚静     编辑:沈琦华     2023-11-13 14:42 | |

家里的长餐桌早就不是餐桌了,其原本功能也就刚迁居时零星担纲,很快就转换为画案女红等工作台了,尤其这些年来,毛毡,宣纸,毛笔,颜料,偶有熟悉的朋友来访,拾掇出半边桌面放茶盏,才算勉强给餐桌一点餐桌的面子,其余皆粗头乱服。不过其实也无妨,桌子么,做什么皆可,以时下流行之语,这张桌子很“斜杠”嘛。这样和书房电脑桌也就各安其事了。可谓,毛笔和键盘一个都不能少。

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用电脑写作的,方便真方便的,不必先草稿,后誊写的,但总觉得没有一支笔在手边写写画画的,也蛮不习惯的。比如像中学大学时在草稿纸上画个人像,涂各种线条,看似毫无意义,但颇为解压,人的注意力集中于笔和线条,线条在手下各种姿态,涂着涂着,弯曲交叉缠绕,手和呼吸全然灌注,身心舒泰。

无论铅笔钢笔圆珠笔还是毛笔,它们在不同纸上的演绎,好比一个个人的相貌,各有各的特点。老底子的红条子薄信纸,质地挺括的纸,雪白的A4纸,各种生宣熟宣半生半熟蜡染金潜纸,还有花式信笺,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怎么能放弃笔呢。键盘虽然也能电脑画画之类,总觉得膈应,那种鲜锐光润感也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怎么能和毛笔相比呢?

小时候父母总说人要坐正字要写好,已故父亲的毛笔字是蛮好的,母亲年轻时教学需要识字卡片,彼时哪有电脑PPT一说,厚厚一叠都是父亲正楷为之写就。还记得父亲写完一张时颇有些得意的小表情。这些卡片不知母亲还收着与否?大概也算“影响”,少时时不时临帖写大字,屏声敛气地一笔一画,颇能锻炼专注力。父亲也会在我习字的元书纸上画几个红圈圈,表示这一笔那一笔写得可以。小孩子得了鼓励自然就会写得更勤些,不过父亲属于兴致型的,不怎么严格要求,全靠我自觉。初中后学业一多,就不怎么临池了。也是遗憾,童子功不深。但养成一个习惯,看到好看的字,无论前人时贤,还是标牌匾额,或展览馆里的,总会多看多揣摩。当然还欢喜看水墨画,一支毛笔能调拨出纸上烟云千壑,何其令人向往。

所以,无论从铅笔钢笔到圆珠笔水笔,再到电脑键盘,总希望保持和笔墨的关系。从住宿舍到居家,毛笔宣纸墨汁总是备着的。中年伊始,更是频频添置,甚至囤了些用顺手的同款。都说宣纸是老的好,哪怕发霉虫蛀的,经过时间的刷洗,笔墨和纸不会冲突,彼此成全,美美与共。回到笔,普通的,特色的,贵价的,仿古的,羊毫狼毫兼毫的,出锋长短的,笔肚细锐饱满的,有时候好用的还真不是特别贵或名牌的,就是那么两三支从家庭作坊里认真做出来的毛笔,无锦缎包装,非什么红木笔杆,却经用。有几管用了三四年,随便写字画画,大字小字,披麻皴还是斧劈皴,敷染还是勾勒,干湿浓淡,均可胜任,略脱了点毛,抽掉,照样用,还弹性不减,朴素实在,胜过一众佳丽。

现代人不用毛笔了,书法家之称应运而生,其实于古人,不过就是日常工具罢了,一张便条于今就是千古珍品。很多古人,无论官员,文人墨客,甚或工匠民众,字都各有各的好,无他,每天用毛笔,手熟耳,写得好些是自然的,虽说其间也各有各的功夫,大体不会太差。而近代中国读书人,尚幼承庭训,毛笔字好的也很多,亦无他,日常之用。现在不少小学开设书法课,大学也有书法专业。也是蛮好,书写是能练习沉心静气之心性的,不求其他,亦多一条自我修炼的途径。看过启功先生的一些论书法观,实在、祛媚。老先生说写字么,不必太讲究握笔姿势,你就去写,写得舒服就好(大意)。童子功深厚的启功先生如此说来当然是一种看淡世事的幽默,但这份平常心的智慧直抵书法本心。多写,写得心里舒服,手上也舒服,可能比“直追二王”这些套话来得得真髓。

这些年来一直写写画画,也临碑帖也摹古画,实临或意临,都是乐趣。也自己创作,写画快乐为第一。如是在生活生命中连接笔墨,探心手相印之趣致。在纸上铺陈烟云一番,舒展和丰满生命和精神。

十月中旬参与了名为“戏墨——上海作家五人展”的书画展,展出郑重、王小鹰、赵丽宏、沈嘉禄和鄙人的一些书画作品。前四位都是我的前辈。虽然展出的作品每人并不多,但也是一次承传中国文人诗书画传统的尝试和实践。作家赵丽宏先生在《我与书画的缘分》中写道:“进入电脑时代,拼音输入久了,对汉字的结构也开始慢慢生疏。心生警觉:中国作家,如果连汉字也不会写了,那是何等可悲!于是,铺纸挥毫,临古帖,写新字。……业余时间画画写字,是余兴,是娱乐,也是对用文字描述精神世界的一种形象补充吧。”

叨陪书画展,是去学习的。于文人诗书画传统确乎是非常体认的,念复旦中文时已然入心。齿龄增,虽难至,心依然向往。窃以为能抵达如何深度且不说,至少贯穿在日常中,学习和实践。那天赠特地从杭州来沪观展的老学生成益新出版的拙著《会丹青》,写了句“文心写意在日常”。自幼习书的成益颇为感同,他说“无文不成为书法,这是作家们写字画画的可贵之处”。“文”不止于文学作品,可泛谓精神生命。键盘和毛笔,表达和舒展身心,殊途同归。(龚静)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