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成长在张园的街区,可算原住民。张园南边的威海路,曾经住满我青少年时代的同学们;当时都按家庭住址被分配就近入学,张园西边的茂名北路,向南不远处是我的小学和中学。我小学校长(也是三四年级的班主任)住这里,中学班主任住过这里,我中学一位同桌也住在这里……记忆中的张园被叫做“张家花园”,四通八达,留下太多难以忘怀的穿梭足迹。
我是1993年“海归”工作的,三十年来基本围绕附近区域办公和活动;亲历上海的千变万化, 见证从尘埃弥漫的拆迁改造,到淡定精心的呵护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城市更新,有保护著名楼宇,有完全重建旧宅,有彻底翻新老建筑,“张园”项目则代表重大进步:呵护灵魂的修旧、注入功能的改造、重视营运的投入、承前启后的探索。因建筑拥有者静安置业的特邀,我有幸从2020年起加入张园项目的专家顾问团,更被细微情节所感动。地处市中心地块的这一大项目,仍是“现在进行时”,不光有待完工开业,今后还要保持“将来进行时”,持续与时俱进,体现鲜活生命,迭代绽放灿烂。这也是上海素质的象征。
张园北边的吴江路,起源于近130年前苏州河支流的填造,让人耳边响起前辈郭兰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美妙歌声,心目中永远是“我家就在岸上住”。茂名路那侧的张园西域,攻坚克难,先于2022年11月启动“开街”,请允许我浮想联翩:沿街的九个小阳台上,过客抬头,仿佛可见17岁的周璇演绎《天涯歌女》、23岁的聂耳吹响《义勇军进行曲》、37岁的孙道临发报《永不消逝的电波》、38岁的王丹凤变身《女理发师》、19岁的俞丽拿诠释《梁祝》、 16岁的陈冲亮相《青春》、31岁的毛阿敏仰望《历史的天空》、47岁的马伊琍笑谈《爱情神话》、41岁的胡歌手举《繁花》……海纳百川的魔都,沧桑历程的张园,坚信彰显神韵的未来可期,群力加油!(吴越)
(本文为《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一书序)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