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这群“中国通”,如何用中文对白演绎《肖申克的救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沈毓烨     2023-11-15 13:35 | |

全外籍演员班底,全中文对白演绎,看这群“中国通”如何用中国话讲述一个关于希望和救赎的故事。今日,张国立导演执导、大山领衔的中文版话剧《肖生克的救赎》建组,十多位演员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芬兰、吉尔吉斯斯坦。看他们拍大合影,就像一个小小联合国;听他们交谈,却都是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甚至领衔主演如大山、马雷梦还是一口京片子。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关于人性、改变、坚持、成长、希望与自由的故事。 1982年,斯蒂芬·埃德温·金短篇小说《丽塔海沃斯和肖申克的救赎》问世。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狂销二十八万册。1994年,故事被改编为电影荣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2009年,英文版舞台剧《肖申克的救赎》首演于都柏林,一经推出经久不衰。

打造中文版,契机源自2012年张国立主演的电影《1942》。在影片中扮演梅甘神父的正是曾在影片《肖生克的救赎》中饰演安迪的马雷梦。他说:“我和张国立曾一同拍摄电影《1942》,不同于其他戏剧导演,他本身是一名影视剧演员,因而他更善于发现人物之间的温情,挖掘人物性格细节,赋予角色之间的力量关系。”

《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话剧首次采用全外籍演员全中文对白演绎的形式,彰显中国民族文化自信。全世界范围内的“中国通”,怀揣一片赤诚,漂洋过海而来。其中包括最早在相声舞台脱颖而出的外国友人——大山。1988年首登央视春晚舞台, 35年间,大山步履不停,成为中外文化间的坚实纽带。凭借日臻成熟的语言水平和艺术表演,为中西方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为了话剧舞台上的《肖申克的救赎》,大山做足功课欣然归来。他说:“能和张国立导演合作是难得的机会,艺术拥有跨越语言与文化边界的力量。用中文对白来演绎这个世界知名故事,也是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作为《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话剧联合出品方的华人梦想,在接轨百老汇标准的同时,发挥一流团队制作优势,在保留英文版本精华的基础上,跳脱传统的演绎方式,携手龙马社这家国内顶尖剧社,结合国内外优秀文化创意,共同将多元化、国际化的艺术作品推向大众。2024年1月18日,该剧将巡演至上海,并在文化广场连演四天。(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