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小组建在居民楼,是嘉定区新成路街道的一件新鲜事……”2004年3月15日,新民晚报第二十版刊发题为《居民楼有了党小组》的报道,介绍了新成路街道新成四坊6号楼的党建工作,引发关注。
这是20年前,嘉定区“楼组党建”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20年来,嘉定区不断完善工作基础,并于年初出台“楼组党建十二条”工作办法,“楼组党建”已蔚然成风。而在率先迈出第一步的新成路街道,“同一屋檐下”的楼组党员与居民们,早已架起了党群的连心桥。
图说:2004年新民晚报晚报报道新成路街道的楼组党建工作。街道供图(下同)
串起社区里散落的“珍珠”
新成路街道现有11个社区,是一个以居住生活型为主的居民集聚街道。本报报道的新成社区6号楼,也被大家称为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一艘“红船”。当时的6号楼有12户人家、34位居民,其中9名党员,在不同单位工作。正是这9名党员在2003年自发建立了社区内第一个居民楼党小组。
“新民晚报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对我触动启发很大。”时任新成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卢建明曾在口述中回忆,6号楼里有不少知识分子,学习气氛浓厚。6户党员家庭与另外6户非党员家庭,一对一结成学习对子,每月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交流。通过“聚一聚”“碰碰头”,不仅增进邻里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党员和群众的关系也融洽了。
当时居住在新成路街道内的共产党员有4400多名,其中在职党员3300多名,这是社区建设无可比拟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他们如同散落的珍珠,由于单位组织关系限制,处于“休眠”状态。怎样将大家串联起来,让大家在社区发光发彩?如何在认识上突破组织关系,在操作上搭建组织平台?这是街道当时着重考虑的问题。
2005年,新成路街道探索基层党建建设,在党员所属组织关系不变的基础上,以居民楼组为单位,把居住地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了873个楼组党小组;到2009年,“楼组党建”基本实现全覆盖。
图说:“寸草春晖楼”内设常青藤红色议事厅等功能区
畅通社区治理“内循环”
城市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物理空间,也是交织人情关系的社会空间。在新成路街道,各社区结合实际情况,推动多种多样的楼组党建形式,巧妙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题。
走进南塘河社区,有一个楼组会客厅,名为“寸草春晖楼”。这里设置了常青藤红色议事厅、“转角遇到爱”便民服务角、学习园地、休息场所等功能区。“寸草春晖楼”,为上班族和退休人士、老年人和青年人、党员与居民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也提供了互帮互助、共商共洽的平台。
除了使“陌生人社会”转向“熟人社会”,楼组党建也推动着社区治理“内循环”更加畅通。例如,源珉社区党总支与街道辖区内练川实验学校共同建立“红领巾议事厅”,为青少年搭建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的平台。迎园社区党总支对小区原有的陈旧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改造,“红色导航区域图”“同心驿站”“协商议事·紫驿亭”等点位,切实发挥党群服务阵地的政治引领功能。墅沟社区党总支以“楼组党建”为契机,实施帮扶助老结对项目,并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印制“温馨提示连心卡”等。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嘉定区楼组党建又有了新的探索方向。例如,广泛开展问需问难,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整合资源力量,拓展一批共治服务;面向新的治理形态,最大程度激发党员带群众、骨干带团队的正向引领作用等。
以楼组党建为载体,新成路街道不断丰富红色内涵,持续探索社区党建的改革创新。守望相助的志愿精神、和谐友善的文明新风,也在红色名片效应下不断显现。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