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小说、新诗、散文……现代大学生如何书写城市?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沈毓烨     2024-05-11 16:30 | |

昨天,“启典阅新”2024上海市大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改稿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进行。大赛面向上海市全体高校学生征稿,大赛组委会收到千余份投稿中文体涵盖短篇小说、新诗、散文非虚构与文学评论,呈现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新诗创作组评委坦言,新诗投稿的质量之高尤其令人始料未及。

在大赛新诗创作组获奖作品改稿会上,各位获奖学生针对其他诗歌作品的修辞使用、情感内核、标点符号等元素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指出上海的城市书写不仅要关注个体生存经验,也要致力于浓缩日常生活碎片,考量所有意象、标点的使用,并注意借助锚点明确的铺陈手法架构诗歌的内部框架。评委专家从诗歌标题、引号使用、长诗结构、词句音律等理论侧面入手,不仅在分析诗歌的路径、手段的有效性层面给予警示,也为学生提供了在未来写作中值得继续深入的参考方向。

文学评论组获奖作品改稿会由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批评家谢尚发主持,并与《上海文化》副主编、诗人、批评家张定浩,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批评家砂丁,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批评家谭旭东等评委专家针对文学评论组获奖作品展开专业点评,他们强调应关注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典型性格背后兼具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城市景观,进而上升到针对城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之分析。

小说家路内等评委专家针对小说创作中的人物设置、情感塑造、方言使用等理论侧面,提供了专业的指导意见。有同学认为有些作品虽然呈现了人物的生活侧面,但由于节奏紧凑、语句黏着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在特异故事的创作中,要注意情节的推进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小说既要有不同人物的非同质化设定,也要考虑同一文本内部的不协调性。

针对非虚构作品的写作面向,有学生认为,非虚构作品的描写应当摄像机镜头一样呈现真实可感的景观,同时也不应因过于注重细节而忽视了文本内容的真实性,另外,写作者还需要利用散文语言的细腻与绵密,使读者更加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评委专家分别从上海城市风貌书写、获取写作经验的方法以及个人生活细节展示等层面展开点评,指出非虚构写作应展现出对生活的细微感受和深刻感悟,将个人生活与宏观历史以更紧密、富有肉感的笔触相勾连,让人物、人情、人格在具体的现实空间中获得完整呈现。

大赛由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协同发展联盟指导,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承办。(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