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用镜头讲述市民参与科研的真实故事——科普节目《未来之城》开播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李元春     2024-05-20 18:36 | |

5月21日22时30分,科普节目《未来之城》将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节目将围绕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以人们身边的科研场景为切入口,用镜头语言生动讲述普通市民参与科研的真实故事,力图激发更多人的科学热情和创新潜能。

“我偶尔会吐槽我的老公和儿子,说他们是‘一丘之貉’,可说完之后我就会想,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们出现在居民小区里,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未来之城》的演播室里,从事环境咨询工作的上海市民靳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靳蕾一样感到好奇的,还有从事客户管理工作的上海市民应俊。一次偶然机会,应俊在一档广播节目中,了解到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科研项目——“貉口普查”。她很想知道,没有生物专业背景的她,究竟能在科研活动中做些什么。

今年4月中旬,新一轮“貉口普查”启动志愿者招募,应俊立刻报名,并受邀提前体验“貉口普查”预调查工作。在专业科学家的指导下,应俊带着8岁的儿子前往沪上某居民小区,通过走样线、做问卷等方式,调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的数量和生存状况。应俊回想起她第一次看见貉的时候,就兴奋地追了上去,后经提醒,才想起培训时专家提到的注意事项,即调查时要与貉保持距离。“了解才能关心,关心才能行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跟着专业科学家做了科研,更学到了与貉和谐共存的科学方法。”应俊说。

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4.14%,较202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在上海,市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一步点燃了公众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除“貉口普查”之外,包括“鸟撞调查”“昆虫家谱”在内的多个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今年4月,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携手多家单位,启动名为“遇见动物:2024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活动中推出“上海蝴蝶生存现状监测”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科学项目,带领公众以主人翁视角体验一线科研生活,掌握科研本领。项目启动后,市民报名踊跃。

《未来之城》将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的全过程,参与的市民和科学家也会陆续走进演播室,分享他们携手推进科研的心路历程。节目于每周六中午12点30分在东方卫视首播,每周二22时30分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相关短视频还将通过看看新闻Knews向全网推送。(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