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一卷卷泛黄的族谱里藏着故土的“根与情”,也藏着中华文明的代代传承。
近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是安徽省首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目前,全国入选该名录的项目仅17项。
谱牒是民间社会赖以辨析血脉、认祖归宗、凝聚家族、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文明习俗记录与仪典证据。“徽州谱牒”全面、系统、完整地记录了千年以来徽州家族的历史传承,又因其独特性和珍贵性,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文献遗产。
图说:清代《李氏宗谱》
追溯“来路”
中国谱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古人把家族世系刻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的记录。隋唐代以前,谱牒修纂大都集中于王室贵族。到宋代,民间编纂谱牒之风日渐盛行,明清时期私修谱牒更是成为一项流行的文化活动。
历代以来,中国人通过编纂谱牒,记录族人的姓氏渊源,以及生息、世系、婚姻、族规、家训等社会生活和宗族发展的各方面。谱牒中保留的名人轶事、民俗风情、交流交往事迹等,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徽州谱牒在中国谱牒文化中独树一帜。一方面,在中国历史上三次较大规模的“衣冠南渡”过程中,大批中原士族为了躲避战乱与祸患,来到徽州这片安宁的土地扎根落户、繁衍生息,使得徽州地域集中传承了来自北方中原地区的大多数宗族姓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宗谱体系;另一方面,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徽州商帮的崛起,自幼受到宗族观念深深影响的徽商,在财力变强、兴旺发达之后,尤其热衷于宗族事业,大规模修建祠堂、编修族谱,使得徽州族谱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保持了很好的完整性、延续性。
20世纪30年代,著名文献学家赵万里曾说过:传世明本谱牒,大都是徽州一带大族居多,徽州以外绝少。凭借着超高的保存度和完整度,徽州谱牒成为后世徽州人追溯“来路”的重要依凭。
此次申报成功的“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共427部、2235册,历经宋、元、明、清、民国时期五代近千年历史,包括近90个姓氏的文献记载,是徽州(黄山)地区以宗姓文化为基础构建官府、氏族、乡绅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原始记录,真实反映了地区的宗姓文化形态。
安徽省黄山市“申遗”领导小组顾问、安徽省党史(地方志)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健长期从事档案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他认为,宋代以后,儒学核心价值观盛行,“汉字文化圈”十分重视宗姓档案,在韩国、日本、越南、古代琉球等地,以谱牒为主的汉文宗姓档案一度十分流行,徽州谱牒是反映“汉字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宗姓文化的典型代表。明清时期,徽商贸易远涉日本、韩国、暹罗、英国等地,徽商足迹遍布世界多地,“徽州千年宗姓档案”也成为世界华人华裔追根溯源的档案,对世界民族的构成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还有诸多美学价值:用纸用墨展现高超传统工艺,如明《新安洪氏通谱》的白棉纸、《汪氏世守谱》的宣纸,皆是传统造纸工艺精品,所用之墨也是传统手工制作;雕版精刻如明《汪氏统宗谱》,活字印刷精品如清《江左王氏宗谱》等,是徽州著名刻工和活字印刷业的高超技艺体现;钤印呈现富有艺术特色,如明《新安洪氏通谱》钤印形状有正方、长方、正圆等;书法也显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档案中有的为手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俱全,体现了汉字的多元性。
图说:清代《春秋祭祀簿》 新华社
徽州故事
徽州,是一个活着的历史化石,透过“徽州千年宗姓档案”里一个个宗族的历史脉络,可以窥见这枚“活化石”的发展演变。那些字里行间记录着的家族故事,闪烁着的文明之光,见证着徽州与时代、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昌溪太湖吴氏宗谱》记录了始祖迁徽州的经过及8次续谱460多个宗派1300多年的繁衍情况,谱牒中的行辈命名达64字、64代,其中迁到广东、福建的吴氏在清代以后先后移民美国、秘鲁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上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了五口通商后徽州茶商对上海开埠及国际贸易的贡献。除此之外,发明珠算的程大位、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清代哲学家思想家戴震等,在档案中都有所记载。这些鲜活生动的历史记录,呈现出徽州氏姓、氏族长达千年遍布世界各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过程,也是世界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记录。
作为一扇寻觅徽州的“窗口”,徽州千年宗姓档案真实立体地折射出一个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真容”。如《金紫胡氏家谱》《董氏家乘》和《余氏墓志铭》等详细记载了当时徽州生产生活、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等历史情况。徽州程氏族谱中,提及程氏入徽后,从中原带来了财富、学问经验和劳动技能,其中程元谭的第十三世孙程灵洗爱好播种耕植,家中女眷也没有一个闲着的,程灵洗会督促她们纺纱织布。档案还以妇女生活情况的记录反映了徽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追求平等的变化,如明《溪南江氏族谱》记载了妇女郑氏助夫经商的事迹,清《王氏家谱》部分名人传记后附其祖母、母、妻生平传略等。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同样是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历史见证,是维系基层社会“官治”与“民治”协调共治的纽带。如《古歙城东许氏宗谱》族规在庆赏元宵的部分中写道,元宵张灯敬神,群饮于社,要饮而有节,如果间有酗酒乱仪,以妨众乐者,罚有差。《清代光绪丁酉年绩溪东关冯氏家谱》中的冯氏祖训十条,则意在发挥良好家规家训的教化引导作用,促进基层治理。如“孝父母”中要求凡事父母者,饮食必丰,进奉必谨,器具必洁,视膳必亲,寝兴必侍;“务勤俭”中言明凡嫖赌嬉戏及一切不端等事,一入迷途,无不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切戒切戒;“兴文教”中写道,族中果有可期造之子弟,其父兄即须课之读书,即家贫亦须设法培植等。
徽文化中蕴含的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无不在一本本徽州谱牒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维系徽州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当今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图说:明代《新安洪氏统宗谱》
世界记忆
此次申报的“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是黄山市档案馆在徽州地区依法征集,进行抢救保护的,有宗谱、支谱、房谱,还有祀谱、添丁簿等,谱牒的内容含有家族、世系、祖籍、房支、派语、世序、家训规约、始祖等,姓氏上涵盖了徽州程、汪、吴等大姓,又有管、郎、安等罕见小姓,全面反映了宗姓档案兴盛发展的历史过程。
安徽省和黄山市两级及相关部门对包括谱牒在内的各类徽州文书保护挖掘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陈光辉建议积极开展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再次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徽州文书申报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的建议”。
2022年,在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黄山市委书记凌云提出“关于支持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建议”。同年,由黄山市档案部门牵头起草的《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省内地方档案立法实现“零”的突破,该条例从法律上为增强全社会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意识,发挥徽州文书档案在传承徽文化根脉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黄山市聘请的10名国家级一流专家学者组成的高级别“申遗”专家组,多次召开各级别专家组会议,持续为徽州文书的“申遗”工作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撑……
从2023年1月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到2024年5月8日正式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流传千年的徽州宗姓档案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高光时刻”,步履铿锵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对文脉悠久、文化厚重的黄山市来说,“申遗”成功只是新的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馆藏谱牒的研究,梳理出它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和稀有性,继续为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作好准备,争取‘徽州千年宗姓档案’能成为‘双名录’项目;同时,继续加大对徽州文书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力度,让珍贵的记忆遗产在徽学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黄山市徽州文书申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约撰稿 胡利龙 李晓洁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