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IC/图
屠瑜/文
近日,在市政协举行的重点提案督办活动上,多位委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建言献策。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很重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的生产和经营决定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机和活力。政府制定政策为企业提供支持和保障,只有企业发展好了经济社会才会有活力。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层面,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已经不少。极大多数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针对性强、含金量高,为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许多部署已经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
但是,出台政策是一回事,能不能落实到位又是另一回事。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还会遇到政策看不懂、找不到,找到了不会用的情况。
政策落实,关键靠人,如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不上劲、慢半拍,遇到问题“绕着走”“坐着等”,就会让政策执行卡在半路;政策落实,好酒也怕巷子深,如果宣传没到位,政策越多,“人找政策”难度就越大;政策落实,需要协同,多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还需要加强;政策落实,需要沟通,闭门造车,光坐在办公室写文件行不通,走下去多听听企业的声音,就能接上地气。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政策落不了地,有时可能比没有政策更糟糕。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盯紧关键人、跟进关键事,对没有落实到位的政策,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完善和强化抓落实的制度保障。各部门要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协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让没落地的政策尽快落地,让不完善的工作尽快完善,力争使政策发挥最大效用。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表示,未来将完善企业创新生态建设,加快研究出台《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积极做好与税务、财政、人社、银行等部门的对接,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有了好的政策,就要精准推送给企业,让企业能够尽快了解掌握并使用。市政协委员、上海建科铝合金结构工程研究院院长欧阳元文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用好商业思维和AI思维,借助人工智能帮助企业读懂政策,对不同企业针对性推送相应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的感知度。
彻底解决惠企政策在落地上的痛点难点堵点,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需要久久为功。但只要肯下实功、苦功、巧功,政策就能发挥实效,实现企业和政府的双向奔赴、同频共振。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