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侨梁 > 正文

生活在上海 | 韩国姑娘金绣辰:繁忙都市里,用纸艺疗愈心灵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琳恩     编辑:梅璎迪     2022-02-15 14:27 | |

揉捏折叠后的纸张,可以变幻出千姿百态的造型,正在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展出的“纸·觉——金绣辰个展”,用平凡不过的纸,带给了观众多重想象和心灵疗愈的体验。

“纸是知音,是可以陪我一辈子的挚友!”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85后韩国姑娘金绣辰只身前往上海,现在,这个她所工作与生活的城市已经成为了她创作的锚点。

掐指算来,这个从小爱看中国武侠电影的韩国姑娘,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9年。高中时就到中国读书,最初的梦想是当广告设计师,之后又迷恋上了造纸,金绣辰不断体验着中国生活给她带来的惊喜。5年前,金绣辰把上海一栋老公房的一层改造成了造纸工作室。金绣辰每天在工作室中钻研。用她的话来说,自己的作品之所以能多次斩获国际大奖,是因为上海这座城市赋予了她更多的创作条件和各种国际化的展示平台。

纸艺事业从“魔都”起步

上海市中心繁华地段的一条旧式弄堂里,一排看起来差不多的房子之间,露出一段漂亮的粉红色墙,走进去就是金绣辰的工作室。这个温婉秀雅的韩国姑娘,一开口却是略带爽脆京腔的标准普通话,让人顿生亲切的好感。

“韩国人也学汉字,我父亲给我起名字,特地选了‘刺绣’的“绣”和“星辰”的“辰”,是在天空上绣星星的意思。没想到这个名字还包含着熬夜这一层意思,所以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现在成为一个天天需要熬夜的设计师,是我爸起名起对了。”艺术家的创作生活是清苦的,30平方米的工作室虽然有着上海老式里弄的独特韵致,但难免阴冷潮湿,各种设施也都老旧了,在金绣辰一夜一夜埋头创作的时候,网络还会间歇性罢工。

但金绣辰却有让自己忘却烦恼的方法——通宵达旦地造纸。“每次心烦的时候,我就会在工作室里制作一张纸,看着纸浆在水里漂,心就平静了。造纸真的很有魅力。”在清华美院师从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学造纸,做实验、做设计、布展、参展,虽然从事纸张艺术的人很少,当时也不知道未来的谋生方向在哪里,金绣辰还是一头扎进了去。

在上海独自开始纸艺事业,金绣辰深信只要让人们看到、触摸到纸张艺术作品,他们就会与它产生某种联接,缓解压力也好,感受到其他也好,这种让人泛起微笑与怀旧的感受正是金绣辰想要通过创作来传达的。

不少设计、艺术行业的朋友来金绣辰的工作室中体验过造纸。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工作室本来规划好的项目全部停摆。有人建议金绣辰把创作作为副业,白天做设计赚钱,晚上进行创作;也有人建议她去广告公司上班,减少经济压力。然而,金绣辰从未把创作当作副业看待,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已经分不开了。

“造纸本身和修行一样辛苦。”受苦修僧人的百衲衣启发,金绣辰特意选了一款落水纸做了一件长袍作品,取名为《纸?衲》。纸上自然的空洞和粗糙的麻纤维隐喻苦修僧人无欲无求,忍辱苦行;9米长的长袍衣尾,代表了人生的历炼及修行。这件作品获得了2020年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铜奖。“挺穷,也难,但我不想错过创作最好的年华,情愿年轻的时候过一点苦日子,看到作品那一瞬的成就感,能帮我挺住。”金绣辰开玩笑说,爱上了纸艺,她的生活状态就像是一场“苦行”,这间隐匿于上海老弄堂中的小小工作室,就是她的“修行地”。

在大城市创作疗愈“大”作

如果说这场修行之中还有什么“欲求”的话,金绣辰的希望是工作室的空间再大一些。纸艺创作需要空间容量,空间大小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作品的大小。“我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之间没有间隙,也没有任何约束,对创作者来说有许多的空间和时间来创作。”和金绣辰交流过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想要完成“大作品”的艺术家。

海纳百川的魔都,给了金绣辰机会。去年,34岁的她,入选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驻地项目。利用艺术中心的空间,她以自己的身高为高,年龄为宽,反思自己34年的人生经历,创作了一幅题为《34㎡》的大型装置作品。

不过,金绣辰也很清楚,很多时候,“大”作要从“小”处入手。她曾受邀和朋友们在上海市中心的咖啡厅里策划过一个“小”艺术展览。利用咖啡厅的挑高,她把很多作品吊在空中,观展的人必须抬起头来才能欣赏作品。“现在的人习惯低头看手机,天上有没有星星,很少有人注意。我是想让他们放下手机,抬头往上看一看,让他们的肩颈放松一下,也为了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停一下,缓一口气。”

还有的“大”作,则是在无欲无求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比如,这次展出中的《日出》,原本是被挂在工作室最显眼的位置的作品。海上日出,波光粼粼,望而忘忧。金绣辰说,它完全是在脑子放空的状态下无意中做出来的,她希望人们看到《日出》,就像在看大海,能把烦恼忘掉。

除了埋头创作,去院校、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教大家如何造纸,传播造纸的魅力,也是金绣辰热衷的事情,在她看来,这是纸艺创作的另一个维度。用纸艺作品让传统带来的温暖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在上海生活的韩国姑娘金绣辰不断创作着疗愈“大”作。

琳恩/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