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居家”在读 | 古稀贾平凹第19部长篇小说致敬《山海经》,“把自己写成秦岭里的一棵小树”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郭影     编辑:赵美     2022-05-15 18:26 | |

”《秦岭记》是他沉潜累年、积淀半生的‘一个人的《山海经》’‘一个人的《聊斋志异》‘。”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笔记小说《秦岭记》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贾平凹第十九部长篇小说。

被誉为“文坛常青树”的贾平凹,自1973年发表文学作品以来,从事文学创作已近五十年,出版过大量重磅作品。《秦岭记》 是第一部以“秦岭”命名的作品。近五十年间,作为一位产量非常高的作家,贾平凹每隔几年便会有重量级作品问世。这一次,他重返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岭大山,携带《山海经》和《聊斋志异》等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基因,将秦岭里的物事、人事、史事悠悠道来,奉献出一部在心里累积经年的秦岭山川草木志,动物志,村落志,人物志。

此书之秦岭,正如作家此前所写之商州、秦岭,不独包含地理规划义,亦具文化精神之象征义。2017年写《山本》时,贾平凹说秦岭是“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 2021年再写《秦岭记》,写毕,他却不知还能怎么去说秦岭:“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在写秦岭,写它历史的光荣和苦难,写它现实的振兴和忧患,写它山水草木和飞禽走兽的形胜,写它的儒释道和红色精神。先还是着眼于秦岭里的商州,后是放大到整个秦岭。如果概括一句话,那就是:秦岭和秦岭里的我。”

对应着秦岭的混沌磅礴,浩瀚无边,在新书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贾平凹破除文体疆界,自觉承续中国古典文本传统,又在意趣笔法上自成一格。起笔幽远,行文雄浑,记录万物消息,感通天地气韵,山高水长,莽莽苍苍。


“不敢懈怠、敷衍、轻佻、油滑顺溜地书写秦岭”

“生命就是某些日子里阳光灿烂,某些日子里风霜雨雪……”

“生有时,死有地啊,其实人是一股气从地里冒出来的,从哪儿冒出来最后又从哪儿回去。”

“不论是人是兽,是花木,是庄稼,为人就把人做好,为兽就把兽做好,为花木就开枝散叶,把花开艳,为庄稼就把苗秆子长壮,尽量结出长穗,颗粒饱满。”

《秦岭记》中的这些感悟来自作家七十年来的生命洞察。这些语句没有花哨的修辞,所有的文字就像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一样,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真诚与灵性。

就像贾平凹自己说的那样:“所写的秦岭山山水水,人人事事,未敢懈怠、敷衍、轻佻和油滑顺溜,努力写好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句子。虽然是蚊虫,落在了狮子的脸上,它是狮子脸上的蚊虫,绝不肯是螃蟹上市,捆螃蟹的草绳也卖个好价钱。”

贾平凹作品一向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秦岭记》就是这样一部用古朴浑厚的文字,讲述悠远而现代的故事,读来趣味横生的作品。



突破文体疆界,笔记小说的现代书写

“笔记小说古已有之,鲁迅曾将这种内容较为驳杂、写法较为自由的文类大致分为“志人”和“志怪”两种。《秦岭记》两者兼有。行文貌似实访照录,本事趋于志异奇谈。阅微杂览间,隐约可见生存的时变境迁之痕、风俗的滤浊澄清之势,以及山地深处的人生底细和生活况味。”《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这样谈及《秦岭记》的文体特色。

贾平凹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商州》,写的就是老家商州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乡村的淳朴生活。次年再发长篇小说《浮躁》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是陕西作家中继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之后的第三部获得这个奖项的作品。2011年,出版67万字的长篇小说《古炉》,获得“施耐庵长篇小说奖”、第四届“红楼梦文学奖”。之后,贾平凹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2013年出版《带灯》获评“2013年度中国好书”。2014年推出的《老生》于2016年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2018年的《山本》则是作家历时多年,深入秦岭数次所书写的告慰秦岭的一部奇书。2020年的《暂坐》也广受好评。

从商州到秦岭,贾平凹步履不停,这些扎扎实实的作品,呈现出其文本和内容的求新求变,可谓每部都是一次变脸,文体也愈加丰富多彩。这次《秦岭记》的出版更是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文本体验——笔记体小说。

创作这部作品时,贾平凹说,他不想写现在流行的小说与散文,想突破文体疆界,写出不一样的东西。他认为,小说可以借鉴散文笔法,散文又何尝不能吸纳小说笔意。于是不一样的《秦岭记》诞生了。


贾平凹的《山海经》与《聊斋志异》

《山海经》写先民行经的山水以及对世界的想象,是保存中国古代神话材料最多的一部古书,也是中国历史的另一种形态,汪洋闳肆,包罗万象,涵盖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地理、天文、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宗教等诸多内容;《聊斋志异》则是用近五百个短篇故事,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的基础上,以其异彩纷呈的人物故事、不同流俗的美学思想,成为中国文言小说的瑰宝。

有评论家说贾平凹早在写《商州》之时,已在内心对《山海经》致敬,后来的很多作品中,也隐约可见《聊斋志异》的故事讲法。而《秦岭记》正是作家沉潜累年、积淀半生的“一个人的山海经”“一个人的聊斋志异”。

在《秦岭记》中,读者可以看到可以听懂人话的忠犬;高僧进入便会流出泉水的山洞;人抱着哭,叶子就会一起流眼泪的皂角树;可以进入别人梦境的小职员……这些故事带领读者突破局促狭窄、一地鸡毛的现实,进入到一个混沌磅礴、雄浑开阔的境地,让读者产生出对传统文本的兴趣和想象,产生阅读当代的《山海经》《聊斋志异》之感。

正如本书设计师所言:一本充满魔幻色彩的传统大书,一部贾平凹最新奉献的长篇笔记小说,一座混沌磅礴的深山大山:互不关联的三个存在就像艺术设计中的异质同构一样,指向了同一个主题——连绵不绝的中华文脉。由此也决定了《秦岭记》的书籍形态以现在这样一个面貌示人:《山海经》里鸟兽鱼蛇一体的“鯥”、憨态可掬的混沌神“帝江”,竟和作者所绘执剑门神、灿烂生命的精神之花毫无违和,加之以《山海经》古画的山林和水脉,共同组合成了奇诡的《秦岭记》形式样貌,和作家文本摇曳的笔法亦形成一种新的文图关系。


“生在秦岭长在秦岭,把自己写成秦岭的一棵小树”

“平凹先生的故乡在南北会合地,这种南方的灵秀、北方的粗犷之间,对一个作家的创作心理的影响,以及西北地区的文化跟中原、南方的文化之间非常微妙的一种结合,我觉得这形成了贾平凹先生的很多深层创作心得。”作家莫言曾经这样说及故乡对贾平凹创作的影响。

贾平凹是土生土长的秦岭人——“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至今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写作了四十多年,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岭下。”

回顾以前的作品,从《兵娃》到《商州初录》《腊月·正月》《浮躁》,再到《白夜》《秦腔》《古炉》,以至于《老生》《山本》,无论小说、散文,贾平凹所写故事,皆发生于文学地理意义上的秦岭南北。

在《秦岭记》的后记中直言: “我笑我自己,生在秦岭长在秦岭,不过是秦岭沟沟岔岔里的一只蝼蚁,不停地去写秦岭,即便有多大的想法,末了也仅仅把自己写成了秦岭里的一棵小树。”

的确,贾平凹“一直在写秦岭”,“秦岭”也一直是贾平凹的创作根基,灵感源头。

作为一位长期写作的作家,贾平凹平时出省或是出国的时间并不多,他的生活大环境一直是在秦岭之中,这个大环境赋予了贾平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也一直诚挚之心描绘秦岭的一草一木。从《秦岭记》中可以看到,贾平笔下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都是有灵性的,它们不仅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生命姿态,还不断地以自身的存在状态和时间因缘无言地提醒着每一位进入“秦岭”或者生活在“秦岭”里的人:尊重传统、敬畏自然、护佑生态,方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共存法则。(郭影)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