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跟着“蛋蛋哥哥”,追寻文物上的蛛丝马迹,发现唐诗的“小秘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江妍     2022-06-02 13:00 | |

  昨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蛋蛋哥哥”张和鑫与小朋友们相约《文物里的唐诗》六一线上公益活动,在“上海博物馆学院”和新民晚报“上海时刻”两大直播间,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唐诗课”。整场活动吸引超过30万人观看。唐诗到底有多少首?唐朝人为什么那么爱写诗?普通老百姓是怎么写诗的?面对这些趣味十足的问题,小朋友们跟随直播,追寻文物上的蛛丝马迹,一个个找到了答案……

图说:《文物里的唐诗》六一线上公益活动直播间


唐诗远不止“300首”


  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唐诗选集要属《唐诗三百首》,但唐诗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根据近年来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机构的统计,留存下来的唐诗有约55000首,留下姓名的唐朝诗人有2300多位。而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也是不断发现新的唐诗留存的途径。即便如此,能够保存下来的唐诗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对此,张和鑫列举了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诗作《春江花月夜》,就曾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消失长达数百年,直到北宋时期被郭茂倩以“乐府诗”的名字编入了《乐府诗集》(卷四十七)中,如今的我们才能侥幸读到这首唐诗。可惜的是,这也是张若虚这位伟大诗人存世的唯二作品之一。可想而知,还有许多伟大的唐诗作品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还有唐朝诗人韦庄著名的《秦妇吟》,当中流传千古的佳句“内库烧为锦绣灰,天极踏尽公卿骨”,是对安史之乱时期王公贵族的强烈讽刺。因此,迫于当时权贵的压力,这首诗被人为销毁。宋元明清以来,这篇《秦妇吟》都是只留诗名,不见诗文的状态。直到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找到了唐人手抄的《秦妇吟》全文,这首千古名篇才终于“失而复得”。

图说:《秦妇吟》

  留存诗歌最多的唐朝诗人是白居易,留下了超过2000首作品。而“诗仙”李白留下的作品仅是他创作全部的十之一二,“诗圣”杜甫40岁之前的诗作也全部流失。

  这些唐诗艰难流传的故事,令不少小观众惊讶:“以前只觉得唐朝的诗人们写下了太多需要‘背诵全文’的诗歌。现在才知道,更多的作品已经‘失传’。这些侥幸留存的名作,不仅应该‘且读且珍惜’,更会让我们想到那些失落的文化宝藏,感觉非常惋惜。”


通过唐诗读懂历史


  在文物成为唐诗载体的同时,唐诗也帮助考古学家更好地了解唐朝。唐朝的诗歌之所以兴盛,一方面是因为作诗成了唐朝“国考”的必考项目,是筛选国家人才的重要标准,引得学子们都去钻研;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将其作为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也引得整个社会纷纷效仿,逐渐成了大众表达的形式。

图说:唐朝孩子写的打油诗

  张和鑫介绍,在文物中就常常能发现这些水平不高的“大众作品”。2020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中就展示了一件带有一首唐诗作品的长沙窑瓷碗,作品的文学水平一般,因此并没有收录到任何古籍、诗集之中。1967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的唐卜天寿手抄《论语》上,也有一首唐朝“熊孩子”写的打油诗:“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写诗这项文学活动在唐朝时期的普及程度,即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会参与其中。日本僧人空海曾记录下唐朝人“速成”诗歌写作的方法:“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

  诗人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中,“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的诗句,生动记录了唐朝时期,强盗听见诗人名字也会将他放走的趣事,这也侧面反映了诗歌在唐朝人心目中的地位。

  “作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我在讲解文物的过程中,尤其是讲到唐朝历史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引用唐诗。”张和鑫总结道:“在我看来,它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也是记录唐朝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现代人发朋友圈。唐诗,就是唐朝人的‘朋友圈’。博物馆人读唐诗,更能帮助我们去做历史研究。”

图说:黑石号上面有唐诗的瓷器

  讲解完《文物里的唐诗》,“蛋蛋哥哥”还邀请小观众自己动笔,参与“我为文物赋诗”的主题投稿活动。接下来的6天时间,他还将继续以“原来唐朝人也内卷——唐朝考生们的帝都生活”“五花马千金裘——李白的‘五花马’长啥样?”等主题在线上开讲,带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了解唐朝历史文化。(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