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人物|冯远征:人生十年一分水岭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光     编辑:钱卫     2022-06-19 11:21 | |

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之际,副院长冯远征即将六十整。人生,十年一分水岭。每十年回眸,冯远征说是北京人艺教会了他的“人”和“艺”。

图|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细想之下,冯远征的人生有两根线条时隐时现,始终交织,终将交汇。北京人艺的一个“人”字,让他始终关心“育人”;北京人艺的一个“艺”字,则折射出他始终热爱“演艺”。台上亮艺、幕后育人,正是北京人艺教会冯远征的“人”与“艺”。

图|新民晚报》2022年6月19日第9版

 60岁  当老师,也是一门艺术

这两天是冯远征最忙碌的时刻,连着几晚演《茶馆》,白天还要参加北京人艺70周年纪念大会、研讨会等等。

他成为北京人艺副院长之前,提了一个要求:能不坐班吗?事实是,院里的行政工作依然让他天天忙于开各种会议以便做决策。与此同时,他还投身于教学工作——北京人艺自有其专属的选材机制——自办学员班。他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根植于北京人艺85班。他做副院长后,就恢复了停办三年的学员班。

图|冯远征和濮存昕(左)在《茶馆》中

他也亲手推动了2019级北京人艺学员班的开班、教学乃至毕业。正如当年他和吴刚、岳秀清等演员一同学习时,班主任是时任北京人艺副院长林连昆一样,冯远征在北京人艺的道路与老师林连昆一脉相承:先成为演员队队长,继而成为副院长。

学员有一项基本功:不戴话筒把台词说清楚,最后一排观众也要听得明明白白。一般人觉得这一招是“绝活儿”,而冯远征却表示:“对演员而言,这将决定你这辈子是否可以吃这碗饭。”先得字正腔圆地咬字,这意味着舌头、牙齿乃至口腔都得配合到位,其中有先天条件,也有后天磨合。再者,必须腹肌结实——以腹式呼吸的方式把声音的能量发送出去。这腹式呼吸是否做得对,要靠冯远征这样的老师通过一个个触摸、感受学员的气息流动才能纠偏。他正是以当年自己受训的记忆乃至肌肉记忆,“返还”给自己的学生。而他之所以全情投入,有一部分是因为在30岁左右时,辜负了当时期待他能投身教学的德国老师梅尔辛教授……

图|北京人艺2019级学员班结业仪式

年轻演员排练完,把剧本放在排练场就离开了。他问:为何不把剧本带回家,晚上不需要琢磨戏吗?年轻人没反应过来,回答:明天还来排练场,明天还用呀!“你要和你的人物每天生活在一起”,他补充道:“如果你的一张照片掉地上了,被人踩了,你怎么想?如果编剧看到自己的剧本被扔地上会伤心的。”后来,他干脆规定:我看见留下的剧本就没收,想拿回去,交钱200元。

 50岁  在剧组,感叹时光飞逝

冯远征的50岁生日,是在电影《1942》剧组里过的。

那天,导演冯小刚在拍摄间隙找冯远征说:“待会儿,我们早点收工,到餐厅聚一聚。”当大家围坐一起时,冯小刚提议给冯远征过个生日。

“忽然间,我就五十了!我有点恍惚,我怎么就五十了呢?”他意识到时光飞逝。

那一年,也是北京人艺60周年庆,当时的副院长濮存昕即将退休。冯远征环顾左右,再次意识到“就剩我们这一代,责无旁贷了”……

图|冯远征参加《杜甫》媒体见面会

53岁时,在话剧《司马迁》中,他开始尝试做导演。到了历史剧《杜甫》时,他担任导演,同时也是主演。《杜甫》这戏不好排,诗人有诗性,但在台上,杜甫不能朗诵诗歌,要说生活化的语言,同时还要展现出诗圣的伟大精神与文人的真实可爱。

起先,他只是演杜甫,就琢磨怎样在诗意与写实之间找平衡点:“我们不渲染他的苦,而是展现他苦中有乐的豁达,文艺作品就是要传达生活中的真实与希望”。

图|冯远征参演《杜甫》

接着,他成了导演,就琢磨如何安排舞台上的视觉中心、舞美呈现等。首先必须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大开大合,简约通透。以内涵丰富、功能集约的主视觉,呈现戏剧的形与神。在演出形式上,他还融入了“梦中梦”的形式,让各个角色都在杜甫的梦里跨时空对话。这一现代手法受到青年观众喜爱。

 40岁不到  “家暴男”,担心戏路受限

与梅婷合作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他在公众视野里的“代表作”。

心理变态的“家暴男”安嘉和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以致于其岳母打来电话,试探他是否真的有暴力倾向,路上有小女孩看他就躲的事例一直流传……

相比于被观众误会,他更担心自己影视表演的戏路因此被固化……

图|冯远征参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在北京人艺,演员去演影视剧是件寻常事,毕竟影视剧是更容易被大众接触到的艺术,懂行的导演也习惯到戏剧舞台上“挖人”。但两种艺术门类的表演方式不同,演惯了影视剧回不到话剧状态的演员也不会被话剧剧组选中。

1989年冯远征被选去德国西柏林艺术学院学戏剧,1991年回国后虽然回到了北京人艺,但并没有立刻去演话剧,而是出演多部影视剧。在8年里,他没上过戏剧舞台,一些人担心他“回不去了”,但他坚持要上台。当时院长问:“你还能演吗?正好,有个话剧缺人。”他就一口气演了三个龙套:一个农民工、一个技术员、一个城管。看过他的表演,大家觉得:“冯远征还挺会演话剧的,让他回来。”

图|青年时代的冯远征

 30岁不到  去留学,种下教书种子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人艺《茶馆》首次走出国门,成为中国第一部对外交流的戏剧演出,展开欧洲15个城市的巡演活动后,第一站就是当时的西柏林。

在欧洲观摩国外现实主义的戏剧表演,拓宽了冯远征的艺术视野。当他被德国的梅尔辛教授选中,去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学格洛托夫斯基的“质朴戏剧”时,他带上了半箱书,做好了长期学习的准备。

图|冯远征在德国留学

故乡,是距离制造的,27岁的青年离开后,故乡就变得具体而清晰。1990年10月3日,他在那里经历了西德与东德的统一。虽然他的德语已经说得相当流利,但是当朋友们聚在一起,互相讨论支持哪个党派时,却不会有人去问他。那时候,他开始想家——自己的家以及北京人艺这个家。

在德国,他每周都去看戏,有时候看得热血沸腾,有时候看得泪流满面,“我事后想想,觉得自己泪流满面是因为想回到舞台上演戏。”他做了条理分明的比较,就如同哈姆雷特思考“生存还是死亡”:“我在德国,最大的问题是做不了演员。我回中国,哪怕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可以做演员!”

梅尔辛教授期待他留在德国,传承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方法,但他辜负了教授的期望。“改日再去教书育人”的理想被他埋在心底。当他成为演员队队长后,就着手准备恢复学员班。

图|冯远征出演《哗变》

 20岁出头  学挑帘,重复一个上午

没名字的人物,在戏里都是龙套,称不上是一个角色。24岁,冯远征在《北京人》里得到饰演主角曾文清的机会。首次扮演一个有名字的角色,让他心里颇为忐忑。

他上场的第一个动作是挑帘,然后迈步、登台。他一挑帘,就被导演夏淳叫停重来。第一次、第二次,他还能应付,到了第四次,他就冒汗了,心里发麻了。每一次挑帘,所有老老少少的其他演员都陪着他同步动作。他感觉:“所有人都看着我”。结果,这挑帘的动作,他整整做了一上午。

图|冯远征饰演杜甫

中午开饭前,大家暂时休息。他忍不住跑向导演。导演夏淳说:“挺好”。此时,他正低着头,然后以琢磨的口吻说:“你今儿个穿的是皮鞋,你回去换双老头鞋。再换个发型,去梳个大背头。”当时还没有摩丝,冯远征找来发蜡,梳了一个颇显年纪的发型。

冯远征似乎领悟到了什么,不仅找了双老头鞋,还借了一件大褂。自此,他开始穿着大褂过日子。大褂不方便,袖口宽大,吃饭要注意袖口不要刮擦到碗边。他还养指甲,去描《芥子园画谱》……天长日久,他习惯了穿着大褂,再也不会觉得“大褂不方便”,挑帘这个动作就对了。“我就是曾文清了”。这就是他与年轻演员说的:“你要和你的人物每一天生活在一起”的生动诠释。

图|冯远征参演《玩家》

冯远征,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年少时有机会走进北京人艺小剧场,看了当时划时代的“先锋戏剧”,让他颇受震撼:“那种震撼,就是想让人哭,那是对艺术产生了一种信仰。”

1985年,他怀着投奔艺术理想、释放演艺能量的念想,考入了北京人艺的学员班,自此开始了实现自我的道路。

60岁后,冯远征的两条人生轨迹——“育人”与“演艺”,终将围绕表演教学而重合。他将延续当年对梅尔辛教授的承诺,继续在中国进行表演教学。他认为,戏剧表演教学能为各个艺术岗位的从业者打开视野。

图|冯远征在《全家福》中演王满堂

他还曾为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系,在18天内排演了一台戏,“今后也应该有懂得表演的摄影”,摄影系里如今真的有三位学生去做了表演课老师……

10岁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但是20岁起,可以。每十年回顾一下来时的路,正是北京人艺教会冯远征的“人”和“艺”。

(朱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