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理性网络消费应成青少年“必修课”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方翔     编辑:赵菊玲     2022-06-20 15:05 | |

近日,河北保定一位初二学生网购花光母亲12万元手术费上了热搜。虽然事发后,警方与相关平台联系,已经退回了6万余元,但是手机等网购物品因被使用而无法退还。

图源:东方IC

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网络对于青少年生活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许多成年人的想象。一份有关青少年网络化成长保护研究的报告显示,许多初中生对购物、社交等网络活动非常热衷,他们的花费也十分惊人。这份报告中所提到的现象,从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网络纠纷案件中也可见一斑:大额消费行为是引发网络纠纷的主要原因,案件平均消费额远远超过未成年人的日常可支配金额。

青少年缺乏理性的消费习惯,容易冲动消费,购买不符合其年龄或生活学习需求的物品。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相关网购领域涉及到未成年人消费,如果未经家长同意可视为无效交易,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如何证明监护人在交易之前是否知情,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使法院判决之后,监护人也要承担折扣费用。曾经有一位初中女生购买了上万元的化妆品,数月后,母亲才得知孩子这一大额消费行为,于是向卖家提出退款要求,经过协商,女孩母亲退还了还未使用的化妆品,但是已经使用的不能退还。

网购时代,学会理财消费应成为青少年的“必修课”,这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对于网购平台来说,要进一步运用监管的各项技术手段,比如加强注册用户的实名认证工作,收到注册之后进行回访等,并认真处理相关投诉、举报,如发现未成年人不当消费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列入黑名单;商家如遇大额消费行为,应认真审查交易相对方的注册信息,必要时可以采取订立书面合同,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等手段,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到义务。

对于家长来说,要保管好自己名下的移动支付账户信息,不向未成年人透露支付密码,对于未成人的网络消费需求,尽量由父母操作完成,避免未成年人自行网络消费;学校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引入相关不当网络消费的案例,并请法律人士为学生讲解案例,帮助他们纠正这些可能存在的不理性消费观念和行为。

学校和家庭要引导青少年树立不超期消费、过度消费,不盲目攀比的消费观。通过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合理安排生活支出,让他们自觉做到在网上理性消费。

方翔/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