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 用好“尚方宝剑”,禁“大数据杀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方翔     编辑:包雍尔     2022-08-01 11:06 | |

  七夕将至,不少人这两天用各类平台预订了当天的礼物以及大餐。然而,一些人却发现,同样的物品或者服务,在不同平台上的价格相差巨大,除去渠道因素之外,你是否想到被“杀熟”了呢?从今天开始,面对这样的“价格歧视”,你手上会多一把“尚方宝剑”——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图片来源:东方IC

  薄利才能多销,这是传统商业的基本逻辑。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却动起了“多销”的歪脑筋。今年3月1日,北京消协发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16个平台,32个模拟消费体验样本,竟有14个样本的新老账户价格不一致,像在一网上订餐平台订购同一饭店的同样饭菜,老用户账号不仅比新用户账号少了7元“双重补贴”红包,而且配送费也比新用户少优惠0.4元。

  由于手上掌握了大量消费者的原始数据,商家通过精准又全面地分析,得出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进而构建出用户画像。复旦大学一学者通过收集了800多份有效打车样本发现,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只要是能够产生大数据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大数据杀熟”。此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防止平台“大数据杀熟”,但往往会附加一些条件,比如企业要有“市场支配地位”,或者数据是“违规收集、违规使用”,而此次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则指出“经营者不得通过自动化决策实行不合理差别待遇”,从维护市场效率出发,用“有形的手”去反制“大数据杀熟”,让“无形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

  有了“尚方宝剑”,关键要“用好”。当产品本身是差异化展示的时候,单个消费者很难直接进行比较,即使注册多个账号,可能也难以获得经营者“大数据杀熟”的关键证据。从市场监管的角度,主管部门以及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为消费者进行大规模的比价测试,掌握算法模型,理解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让消费者有敢于诉讼的法律依据。检察机关也可以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推进问题整改,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方翔/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