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莫言参观“宅兹中国”大展:眼前的青铜器将成为我文学故乡的文物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陆玮鑫     2022-08-03 13:41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莫言(深色外套)在文物前驻足观看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摄 下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今天上午来到上海“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参观,对于青铜器,他感受尤其深刻,在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兽面纹方鼎、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觥等等重器面前停留良久。

他对兽面纹建筑构件特别感兴趣,频频询问来历与用途,该构件正面呈正方形,俯视呈“凹”字形。两侧面正中各有一长方形孔。每个面的边缘内折成小平沿。正面饰单线阴刻兽面纹,两侧长方形孔周围各饰一组龙虎搏象图。整体布局结构严谨、纹饰线条精细,既有庄重之感,又不失威严之气。馆方介绍证实了莫言对于该构件用途的最初猜想,因为出土地附近发现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故推断该器物是镶嵌于建筑物上的构件。

莫言观展

接受记者专访时,莫言谈到:“青铜器中国文物的一大特色,与历史文化有密切关系,在其中能看到王朝重大事件的记载,以及古人祭祀、战争,政治生活的表现。铭文虽短,事件非常重大。青铜器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这次集中了好几百件到上海展览,充满了浪漫和想象力,观众一定大开眼界。”十几年前,他曾经来上海博物馆参观,对上博馆藏青铜器十分喜爱,对其中几件尤其印象深刻,“春秋重器子仲姜盘,当中有几只小鸭子。”虽然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并不仅仅是黄河流域,但这样的展览对中原有了深刻的认识。

作家作品中的故乡与真实的故乡有区别,在于他的作品中,故乡是他的亲身经历,在写作之初,是作家的灵感来源,但是写作时间的延续,随着写作量的增加,那么采访,观摩,外部世界的影响就成为信息养料,成为书写故乡的素材,融入故乡的写作,作家文学故乡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而不是封闭的概念,“今天在上海博物馆看到的这批来自河南的文物,也可以变成想象成我的文学故乡的文物,中华文明的故乡。”(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