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变味的街拍需尽快设立边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江     编辑:赵菊玲     2022-08-08 09:46 | |

周末去了一个网红打卡点,酷暑炎炎未能阻止人们到此一游的热情,几乎每走几步都会看到对着镜头凹造型的俊男靓女,他们成了此处流动的风景线。还有一些人扛着“长枪短炮”专为这些景色而来,一名“小姐姐”走了过来,立即被镜头瞄准,但她显然不愿意被陌生人这样录入,连忙用手遮挡住面孔快闪而过,身后咔嚓声不断,继而传来哄笑声。

图源:东方IC

或许这样的情景多了见怪不怪,不远处的保安也是抿着嘴偷笑,一阵骚动后“长枪短炮”们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几年,城市的网红点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人们打卡的热情更是高涨。曾几何时,街拍作为一种街头文化,还是一个时尚的符号,人们用这种形式记录下生活的美好,也由此记录了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但现在怎么逐渐变味,甚至让人有些生厌起来?

似乎还是“金钱惹的祸”,街拍愈加大众化、商业化,俊男靓女与怪诞诡奇都成了视频时代的流量密码,于是不仅审美,审丑也是大行其道。据新闻报道,一些电商平台有“街拍美女视频/图集”出售,甚至还有一些专门售卖女性图片的街拍网站存在。

这就突破了“创作”的范畴了,法律的边界逐渐被打破。首先,自然人享有人格权,包含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等,所谓“公共场合没有隐私”“你能来我就能拍”绝对是一种谬论,未经许可就将他人的肖像甚至特定部位录入镜头,继而发布到互联网上,吸引眼球赚取流量,这属于实实在在的侵权行为,更有可能触犯法律。因此街拍者心中要有一根准绳,要给自己的镜头装上法律的“取景框”。

相关平台也要履行应尽的责任,对于涉及公民人格权的街拍内容,应尽到审核的义务,平台还应该设置便捷的投诉入口,以便于被侵权人及时方便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变味的行为玷污了街拍的名声,但它的乱象还需要综合治理,比如场所的管理者要及时阻止、引导,被拍摄者也要提高勇气及时喊“不”。

街拍,不是你想拍就拍,只有设立好边界,才能让它更加为人所爱。

杨江/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