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石磊:张恨水的花事

来源:     作者:石磊     编辑:徐婉青     2022-08-08 15:22 | |

张恨水先生自陈,写书卖文所得,除了供给家人度日之外,余钱分作三份用,一是用以购买木板书,二是养花,三是听戏,张先生说,倒不是附庸风雅强充雅人,而是这三样事情伸缩余地比较宽敞,不像其他嗜好,弄得不巧,变成日常之负担。听戏消耗甚微,购书么,有一搭没一搭的,也不会那么费钱,唯有栽花这件事情,十多年专心致志不曾断过。张先生原来定居北平,后来京沪两地来来往往,不得不改植花为玩瓶供,二三元钱的花儿,足以点缀书斋卧室一周之需。渐渐地,日寇见逼,张先生携带家人狼狈南下,避到重庆山居,将近十来年,也无养花也无瓶供,一种嗜好,淘汰将至于无。

然家中尚有供花旧具一二,久置未用,于是春秋佳日,唤上随行,负筐携剪相随,漫行山野间,随采野花人家供之。大抵春日可得山桃野杏,夏可得杜鹃石榴,秋后则唯有金线菊,可支持三月。盛夏瓶花易萎,不能供。冬则须行十里外,始可向人家私园乞梅一枝,不能堪也。顾野花剪裁得宜,亦足资玩赏。尝于春尽,采胭脂色豌豆花一束,尽除肥叶,配以紫花萝葡十余茎,再加以野石榴二三朵,合供一瓶。适城中人来,见案头花作三种红,大加赞赏,且问胭脂而蝴蝶状者何花?及予指窗外豆圃视之,客乃大笑。(《野花瓶插》)

张恨水绘画作品

隆冬,向人家私园讨梅也好,暮春,采胭脂豌豆花也佳,张先生随遇而雅,满室清芬,日子过得跌宕有致。

张先生讲,他在北平的时候,择居有两个必须的条件:

第一,必须是有树木的大院子,还附着几个小院子;第二,必须有自来水。后者,为了我爱喝好茶;前者,就为了我喜欢栽花。我虽一年四季都玩花,而秋季里玩菊花,却是我一年趣味的中心。除了自己培秧,自己接种。而到了菊花季,我还大批地收进现货。这也不但是我,大概在北平有一碗粗茶淡饭吃的人,都不免在菊花季买两盆“足朵儿的”小盆,在屋子里陈设着。便是小住家儿的老妈妈,在大门口和街坊聊天,看到胡同里的卖花儿的担子了,也花这么十来枚大铜子儿,买两丛贱品,回去用瓦盆子栽在屋檐下。

这篇《黄花梦旧庐》,是重庆山居时期写的,一开篇就写昨夜做梦,梦到了在北平吃菊花锅子,许多食材之外,装两大盘菊花瓣子送到桌上来。这菊花一定要是白的,一定要是蟹爪瓣的。然后就调转笔头,仔仔细细写在北平弄菊花的往事。

北平有一群人,专门养菊花,像集邮票似的,有国际性,除了国内南北养菊花互通声气而外,还可以和日本养菊家互调种子,以菊花照片作样品函商。我虽未达这一境界,已相去不远,所以我在北平,也不难得些名种。所以每到菊花季,我一定把书房几间房子,高低上下,用各种盆子,陈列百十盆上品。有的一朵,有的两朵,至多是三朵,我必须调整得它可以“上画”。在菊花旁边,我用其他的秋花,小金鱼缸,南瓜、石头、蒲草、水果盘、假古董(我玩不起真的),甚至一个大芜菁,去作陪衬,随了它的姿态和颜色,使它形式调和。

文人兴致昂昂玩花莳菊,一点点闲钱,一点点幽情,玩得闪闪发光,连萝卜芜菁,都可以直抒胸臆,这种优秀的士大夫精神,如今是罕见的了。

我常常招待朋友,在菊花丛中,喝一壶清茶谈天。有时,也来二两白干,闹个菊花锅子,这吃的花瓣,就是我自己培养的。若逢到下过一场浓霜,隔着玻璃窗,看那院子里满地铺了槐叶,太阳将枯树影子,映在窗纱上,心中干净而轻松,一杯在手,群芳四绕,这情调是太好了,你别以为我奢侈,一笔所耗于菊者,不超过二百元也。写到这里,望着山窗下水盂里一朵断茎“杨妃带醉”,我有点黯然。

张先生黯然,是坐在重庆的山居茅屋里,渴想北平了。观物驰怀,花事纷纷,往事种种,回不去的家园,放不下的秋菊。

讲过了菊,再讲讲秋天的另一株尤物:桂。

中国文艺谈桂者,曰小山丛桂,曰三秋桂子。苏州留园曾立一太湖石小山种数十老桂于其上,即以小山丛桂榜之。皓月横天,凉风扇露,曾于其间徘徊数夕,良不欲去。(《桂窗之忆》)

寥寥几笔,写苏州留园的小山丛桂,文字清秀空灵,直追明清小品。张恨水真是不得了的健笔能笔。

予潜山故居,传五代,子孙繁盛,传及予身,乃得其中之数椽。有一室,为祖姑绣室,予因营为小斋。斋老,黄土砖墙,白粉剥蚀成云片。无天花板,覆以篾席,席使净无尘,作古铜色。南向一窗,直棂无格。予以先祖轿上玻璃上下嵌之,不足则代以纸。凡此,均极简陋。

写早年潜山故居,祖姑的一小间绣房,张先生拿来重新整理装修,天花板上覆盖了篾席,洁净无尘,一派古铜颜色,简直是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那种滋味。南面一窗,拿先祖轿子上的玻璃,拆下来,移植到此,又简净又古秀,搁到今天,也是第一流的摩登。

然窗外为三角小院,围以黄土墙垣,终年无人履之,苔长寸厚。院中一桂,予祖儿时手植之。时则亭亭如盖荫覆满院,清幽之气扑人。七月以后,花缀满枝,重金匝翠,香袭全家。予横一案窗下,日读线装书若干册,几忘饮食,月圆之夕,清光从桂隙中射上纸窗,家人尽睡,予常灭灯独坐窗下至深夜。三十年来,不忘此境焉。

窗外小小一个院子,青苔寸厚,先祖童年手植的一株老桂,花缀满枝,重金匝翠,实在是美绝人寰。深夜灭了灯火,独坐窗下,是三十年难忘的清幽静谧。桂的浓香馥郁,一经洇染,确实半生不忘。包子去欧洲读书多年,断断续续讲起想家一事,最想念的,是童年家中花园里的一株桂,欧洲是没有桂的,每次听他讲起,我都十分后悔,不该卖了那栋屋子。

抗战初年,予由京归里,知此院为他房所承继,以桂不生产,砍为薪,院则饲豚,并青苔不复得。是知风雅事,实不及于农村。古来田园诗人,每夸农村乐趣,固知谎也。

张先生的这一段,写得哀婉沉痛。后来从北平回故居,那个房子被他房亲戚拿去了,桂树无用,砍了当柴,院子养了猪,青苔更是不必提起。所以了,风雅这个事情,实在是到不了农村的,一切的田园诗人,拿农村乐趣吹得天花乱坠,可惜,都是谎言罢了。这就连陶渊明一起骂进去了,痛快的。(石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